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8集:跨区调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船工们喊着号子,奋力摇桨。船长老周站在船头,望着湍急的江水,眉头紧锁:“往年这个时候,汉江水位没这么高,水流太急,得放慢速度,别撞了暗礁。”他转头对船工们喊道,“前船减速,后船跟上,保持间距!”

    nbsp而陇西的粮队,正艰难地行进在栈道上。栈道建在悬崖峭壁间,木板因雨水浸泡变得湿滑,粮卒们背着粮袋,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校尉陈武走在队伍最前面,手持火把,仔细检查栈道木板:“大家脚下留神,若发现木板松动,立刻喊停!”忽然,他发现一处木板断裂,急忙让队伍停下,指挥粮卒用备用木板修补。“蜀地百姓还等着粮食救命,咱们就算多走几日,也不能让粮食出半点差错。”陈武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粮卒们说道。

    nbsp五日之后,汉中的运粮船队率先抵达成都粮仓。郡守王绾亲自到码头迎接,看着粮袋被一一卸下,他激动地握住船长老周的手:“辛苦了!有了这些粮食,就能先稳住成都的灾民了。”老周笑着摇头:“都是分内之事,后面关中与陇西的粮队,也该快到了。”

    nbsp果然,两日后,关中的粮队经褒斜道抵达汉中,再转水运,顺利抵达成都。又过了三日,陇西的粮队也克服栈道险阻,将粮食运到。此时,距离朝廷下达调粮令,刚好十日。

    nbsp成都粮仓内,王绾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立刻下令开展赈济。役卒们按“每户三口以下发两石,三口以上发三石”的规矩,将粮食分发给灾民。一位老妇捧着粮食,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朝廷!多谢官府!我们终于有粮吃了,不用再逃荒了!”

    nbsp消息传回咸阳,内史府内一片欢腾。冯去疾拿着蜀地送来的奏报,对众人说道:“跨区调粮机制首次在大规模灾情中启用,便取得了如此成效。十日之内,三地粮食齐聚蜀地,不仅平抑了粮价,更稳住了民心。这不仅是粮食的胜利,更是秦国治理能力的体现!”

    nbsp而在蜀地,洪水渐渐退去。王绾组织灾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下令将剩余的粮食分发给农户,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临邛县尉李信看着农户们重新种下庄稼,感慨道:“若不是朝廷的跨区调粮机制,蜀地这次怕是要元气大伤。有了这机制,无论哪处郡县遭遇灾荒,都能及时得到援助,秦国的根基,也会越来越稳。”

    nbsp渭水的风,吹过成都粮仓,带着新粮的香气。粮卒们正忙着将剩余的粮食存入仓中,仓监们则在案前仔细记录入库数量。远处的农田里,农户们正弯腰劳作,夕阳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nbsp王绾站在粮仓高处,望着这一切,心中无比坚定:秦国的跨区调粮机制,不仅是一条运输粮食的通道,更是一条连接民心的通道。有了这条通道,秦国便能在灾荒面前从容不迫,守护好每一位百姓的生计,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喜欢。

第498集:跨区调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