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集:储粮教化[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地粮风
nbsp暮春的咸阳学宫,晨读声穿过窗棂,落在庭院的桑树下。十三岁的学子陈墨捧着竹简,却忍不住走神——今日先生要讲新的“储粮教化”课,据说会带他们去城外的粮仓看储粮,这比背《仓颉篇》有趣多了。
nbsp“肃静!”博士淳于越步入讲堂,案上摊开一卷绘着粮囤的帛书,“今日不讲经书,只说‘民以食为天。诸位可知,去年关中大熟,为何官府仍要百姓储粮?”
nbsp陈墨立刻举手:“先生,我阿父是农官,他说粮藏在仓里,就像兵备在营中,遇着灾年才不会慌!”
nbsp淳于越点头,展开帛书:“说得好。秦地多旱,若不储粮,一场旱灾便能让万户流离。今日便带你们去栎阳粮仓,看看粮食如何存、如何护。”
nbsp学子们跟着淳于越出了学宫,沿着渭水驿道往栎阳去。半路上,陈墨见道旁田地里,农人正弯腰插秧,田埂边还堆着几袋粟种。“先生,为何有的田种稻,有的田种粟?”
nbsp“因稻喜水,粟耐旱。”淳于越指着远处的灌溉渠,“官府派农官教农人按水土选粮种,就是为了多收粮。而收来的粮,更要会存——你们看前方那片竹篾粮囤,外涂桐油防潮,比旧土窖能少损耗三成粮。”
nbsp到了栎阳粮仓,仓监赵雍早已等候。他引着学子们走进粮仓,指尖划过粮囤:“这粮囤要建在高燥处,底部铺三层防潮草木,每月还要翻晒一次。”说着,他让役卒搬来风车,倒入半袋混着杂质的粟米,摇动手柄,瘪粒和草屑顺着风口落下,留下饱满的粟米。
nbsp“这风车能让入仓的粮更干净,少生虫。”赵雍抓起一把粟米递给陈墨,“你们日后或为吏,或为农,都要知粮惜粮。去年陇西旱灾,我见过百姓用草根充饥,那时才知,仓里的每一粒粮,都是活命的根本。”
nbsp陈墨捏着粟米,颗粒分明,带着阳光的气息。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阿父带回官府发的“储粮指南”,教家里把余粮装在陶瓮里,埋在院中高坡下,还说“官府都在教储粮,咱百姓更要跟上”。
nbsp从粮仓回来,陈墨的心思彻底变了。往日里,他总嫌阿母做的粟米饭糙,常剩下半碗,如今却把碗底刮得干干净净。夜里,他还缠着阿父,要学辨认粮种好坏,阿父笑着拿出几袋粮种:“这是新引的稻种,颗粒圆的是好种;这是粟种,要选沉甸甸的,来年种在田里才高产。”
nbsp陈墨的变化,并非个例。在咸阳的集市上,官府张贴的储粮宣传画前,总围着不少百姓。画上分三栏:左栏画着农户将余粮装入陶瓮,旁注“家储半石粮,灾年不心慌”;中栏画着孩童捡起掉落的粟米,写着“一粒粮,一滴汗,莫让粮食空耗散”;右栏则是仓监教农人用分层法储粮,标注“新粮在上,旧粮在下,轮换食用不霉变”。
nbsp卖布的王婶站在画前,指着中栏对身旁的儿媳说:“你看这画,往后做饭可别多舀米了,上次剩的粥倒了,多可惜。”儿媳点头:“我听邻村的说,官府还会派里正来教咱做防潮粮缸,等学了咱也把家里的余粮存好。”
nbsp就连最调皮的孩童,也被宣传画吸引。陈墨的同窗李狗蛋,往日总爱在学堂外的田埂上踩稻苗,自从听了淳于越讲“每株稻苗能结数十粒米”,再路过田埂时,不仅自己不踩,还拉着别的孩童:“别踩!踩了就少收粮,灾
第499集:储粮教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