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市井药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成都的晨光与青城山大不相同。

    nbsp没有山雾缭绕,没有鸟鸣啁啾,取而代之的是远处街道传来的汽车喇叭声和楼下早餐摊的吆喝声。我站在临时租住的小阳台上,深深吸了口气——空气中飘着麻辣鲜香的味道,那是成都特有的气息。

    nbsp34;睡不习惯吧?34;林素递给我一杯热茶,34;床太软了,我腰都疼了。34;

    nbsp我接过茶杯,是昨天刚买的竹叶青,茶汤清亮,香气却比不上山上的野茶。34;慢慢就习惯了。34;我说着,目光落在对面楼顶那几盆可怜巴巴的绿植上——叶子蔫黄,显然缺乏照料。我的药草若种在这种地方,怕是活不过一个月。

    nbsp程明从卫生间出来,已经穿好了七中的校服,蓝白相间的颜色衬得他精神奕奕。34;爸,妈,我今天先去学校报到,中午不回来吃饭了。34;

    nbsp34;路上小心。34;林素帮他整理衣领,34;放学早点回来,今天要去看店面。34;

    nbsp程明匆匆出门后,我和林素开始收拾这间临时租住的公寓。家具都是房东提供的,样式现代却不实用。尤其是厨房,虽然设备崭新,但灶台太高,炒菜时使不上力,抽油烟机的噪音大得吓人。

    nbsp34;这哪是做药膳的地方。34;林素抱怨着,把从山上带来的药材一一归置,34;连个合适的药柜都没有。34;

    nbsp我从箱子里取出师父传下来的铜药铲,挂在厨房墙上——这是唯一能让这个陌生空间有些许熟悉感的物件。34;先凑合几天,找到店面就好了。34;

    nbsp上午十点,我们按照约定来到青羊区的一条老巷子。李婶的侄女李玉已经在等我们了。她是个三十出头的精干女子,扎着马尾辫,说话像连珠炮。

    nbsp34;程叔,林姨,这位置绝对好!34;她领着我们走进一间空置的铺面,34;离菜市场近,又不在主街上,租金实惠。后面还带个小院,能种些花花草草。34;

    nbsp我环顾四周,铺面不大,约四十平米,但举架高,显得宽敞。最让我心动的是那个小院——约十平米见方,阳光充足,可以改造成微型药圃。

    nbsp34;以前是家抄手店,老板回老家了。34;李玉踢了踢墙角的老旧灶台,34;这些设备都能用,省得重新装修。34;

    nbsp林素蹲下检查灶台:34;火候怎么样?34;

    nbsp34;旺着呢!34;李玉笑道,34;成都人讲究吃,灶头不好的店开不下去。34;

    nbsp我走到后院,发现墙角竟有一口老井。摇动辘轳,清冽的井水汩汩流出,尝了一口,甘甜清润,虽比不上山泉水,但比自来水强多了。

    nbsp34;就这里吧。34;我对林素说。她点点头,眼中也有满意之色。

    nbsp签完租赁合同已是午后。我们找了家小面馆解决午饭,老板娘听说我们要开药膳馆,热情地介绍起附近的食材供应商。

    nbsp34;花椒要买汉源的,辣椒要二荆条,姜要乐山老姜。34;老板娘一边下面一边说,34;药材就去荷花池市场,找39;陈草药39;家,童叟无欺。34;

    nbsp吃完面,我和林素直奔荷花池市场。这个成都最大的批发市场人声鼎沸,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药材区在市场的角落,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中药香气。

    nbsp34;陈草药34;是家不起眼的小铺子,柜台后的老头戴着老花镜,正在用铜秤称药。见我们驻足,他抬头看了一眼:34;买什么?34;

    nbsp34;茯苓、山药、芡实、莲子,都要上等的。34;我说。

    nbsp老头又看了我一眼,这次目光多了几分审视:34;做什么用?34;

    nbsp34;四神汤。34;

    nbsp34;哦?34;他放下手中的活计,34;现在年轻人知道四神汤的不多了。火候怎么掌握?34;

    nbsp我知道这是行家在试探,便从容答道:34;大火煮沸,小火慢炖四个时辰。中途只能加温水,不能加冷水,否则药性相冲。34;

    nbsp老头脸上终于露出笑容:34;懂行的。稍等,我给你拿好货。34;

    nbsp他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捧出几个陶罐:34;云南茯苓,温县山药,洪湖芡实,建宁莲子。都是道地药材。34;

    nbsp我检查了品质,确实上乘,比普通药店卖的强多了。34;以后就在您这儿进货了。34;我递上名片,34;在下程远,准备在青羊区开家药膳馆。34;

    nbsp34;程远?34;老头突然瞪大眼睛,34;可是青城山太清观的程远?着《青城药膳录》的那位?34;

    nbsp我惊讶不已:34;您怎么知道?34;

    nbsp老头哈哈大笑,从柜台下取出一本旧杂志:34;《中华中医药》去年登过你的文章,《论四时药膳调理》,我可是每期必读!34;

    nbsp原来这位陈老先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开了这家店打发时间。他执意不肯收钱,说是给同行的一点心意,最后只象征性地收了成本价。

    nbsp34;开业那天我一定去捧场!34;陈老送我们出门时说,34;成都的药膳馆不少,但像你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可不多。34;

    nbsp离开荷花池市场,我和林素又采购了些厨具和日常用品。回到出租屋时,天已经黑了。程明还没回来,林素开始准备晚饭,我则整理今天买的药材。

    nbsp门铃突然响起。开门一看,是程明,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女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34;爸,这是我们学校的生物老师,刘教授。34;程明介绍道,34;她听说您要开药膳馆,想跟您聊

第140章 市井药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