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绿色丝绸之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稷和赵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赞赏和兴奋。

    nbsp赵老更是难得地朗声笑道,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好!好啊!周部长给我们派来了一员真正的帅才!振邦同志,不瞒你说,之前我和方稷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吵的就是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地,我们有信心种好,但这收、运、卖,隔行如隔山啊!有你这番透彻的分析和扎实的方案,我们心里这块悬了太久的大石头,总算能放下大半了!”nbsp他伸出手,在空中比划着,“这下分工就明确了!我们这两个老家伙,就带着团队专心负责把地种好,把技术教好,把这‘绿色生产的源头做好。至于这后续怎么收、怎么运、怎么卖出去这些复杂的商业难题,可就全交给你这把‘快刀了!”

    nbsp方稷也由衷感慨,语气中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欣喜:“李处长的加入,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们一直谈‘产学研结合,今天才豁然开朗,原来还要加上一个‘贸字——‘产学研贸一体化,才能真正打通任督二脉,让技术成果真正落地生根,产生价值。您带来的不仅是解决方案,更是一种全新的、全局性的视角。”

    nbsp李振邦依旧保持着谦和的笑容,连连摆手:“两位老师可千万别给我戴高帽,实在不敢当。我的工作,就是基于各位科学家前瞻性的伟大构想,去解决那些具体的、琐碎的‘地面问题,说白了,就是为大家的梦想保驾护航,铺路搭桥。”nbsp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而坚定,“方教授提出的生态农业模式,赵老始终坚持的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这些都是利在千秋的大智慧、大战略。我的任务,就是找到一条既符合商业规律、又能完美实现二位战略目标的路径。咱们这叫各展所长,群策群力,我相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踏踏实实地办成、办好!”

    nbsp会议结束后,方稷和赵老意犹未尽,特意留下李振邦,三人移步到小会议室。方稷亲自泡上一壶茶,氤氲的茶香中,交流更加深入。

    nbsp“振邦,”赵老抿了口茶,关切地问,“依你初步判断,在东非地区,比如埃塞俄比亚,我们第一期试点规模,多大比较合适?既要达到一定的示范效应,又要控制风险。”

    nbsp李振邦略一思索,显然成竹在胸:“赵老,根据我们过往的经验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我认为第一期不宜贪大。建议可以先规划5万公顷左右。这个规模,足够形成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农场示范,产量可观,能有效验证商业模式。同时,它又处于风险可控范围内,即便遇到个别地区的临时性问题,我们也有足够的缓冲余地和替代方案来保障整体供应链的稳定。”

    nbsp“5万公顷...”方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nbsp“粗略估算,”李振邦显然提前做过功课,“管理得当的话,5万公顷玉米地,年均产量达到公顷是有希望的,那就是37.5万吨玉米。如果这些粮食主要用于饲料领域,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我们国内同等产能下的相应耕地(特别是

第353章 绿色丝绸之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