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绿色丝绸之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些长期过度消耗、需要休养生息的土地)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进行生态化改造和地力恢复。”

    nbsp赵老眼中精光一闪,追问道:“那运输呢?刚才会上你提到了多路径方案,有没有更具体的设想?”

    nbsp“有的。”李振邦拿出平板电脑,调出地图,“以东非为例,我们可以埃塞俄比亚的莫焦吉布提铁路为核心动脉,将粮食汇集到吉布提港,这是目前效率最高、最稳定的通道。同时,我们也在评估肯尼亚的蒙巴萨港以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作为补充和备份线路的可能性,虽然目前运输成本可能稍高,但多元化的物流通道本身就是最重要的风险对冲。我们绝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nbsp方稷听着,不断点头:“太好了!就是要这样,既有主渠道,又有备份方案,这样才能稳得住。那下一步,是不是需要尽快组织一次实地考察?”

    nbsp“正是!”李振邦肯定道,“我建议尽快组建一个跨部门联合考察团,农学专家、经贸代表、物流专家都要去,实地去看土地、看水源、看基础设施、见当地合作伙伴。只有脚踩在那片土地上,很多细节和潜在问题才能发现,谈判也才能更有底气。如果二位老师时间允许,最好能亲自带队。”

    nbsp“去!一定去!”赵老显得有些激动,“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跑一跑!”

    nbsp由李振邦牵头的跨部门联合考察团,在短短两周内就高效组建完毕。这支队伍堪称精锐:除了方稷、赵老领衔的农学家团队(包括土壤、育种、植保专家),还有来自商务部、发改委的经贸政策专家,以及从中粮、中外运物流抽调的经验丰富的物流师和供应链管理专家,甚至还包括一位精通当地语言和法律环境的国际法顾问。

    nbsp出发那天清晨,首都机场的候机厅里,这支二十多人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穿着统一的深色夹克,胸前别着小小的国旗徽章,身边堆放着各种仪器箱和资料箱。

    nbsp李振邦作为团长,正进行最后的确认:“设备清单再对一遍,尤其是土壤采样工具和便携检测仪,一件都不能少。王工,卫星电话和备用电池确保每人一套,到了地方,通讯是生命线。”

    nbsp赵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正和方稷对着平板电脑上的地图低声讨论:“你看这片高原,海拔、光照条件都不错,关键是看土层厚度和水源...”

    nbsp方稷点头,补充道:“还得重点考察当地的农作物病虫害本底情况,我们的生态防控技术得因地制宜。”

    nbsp商务部代表则在和法务顾问核对文件:“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的备忘录...这些基础法律文本都带齐了。到了那边,和当地工商会的会谈议程我再跟你过一遍。”

    喜欢。

第353章 绿色丝绸之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