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集:《农桑深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垄上春深
nbsp暮春的关中平原,晨雾还没散尽,赵满就扛着锄头往自家田里走。脚下的土是新翻的,湿润润地裹着草芽,可他脸上没多少笑意——去年秋里涝了,冬麦收得勉强够吃,春耕要是再跟不上,一家子下半年就得饿肚子。
nbsp刚走到田埂头,就见村口老槐树下围了一圈人,穿青色吏服的县丞李大人正站在石头上喊话,身后跟着两个扛着木牌的小吏。赵满加快脚步凑过去,就听见李大人的声音裹着风传过来:“诸位乡邻!郡守府有令,今春要在关中推广‘垄作法!这法子能保墒、能防涝,种出来的庄稼比老法子多收两成!”
nbsp人群里顿时起了骚动。张老汉叼着烟袋杆摇头:“啥垄作法?咱种了一辈子地,翻土下种还能有啥新花样?”旁边的王二嫂也附和:“就是,官府去年推的新麦种,也没见多收多少,别又是折腾人。”
nbsp赵满没吭声,只是往前挤了挤,盯着小吏竖起来的木牌。那木牌上画着田垄的样子,一行高一行低,旁边还写着“垄高尺许,沟宽两尺,随季节调深浅”。他虽不识字,可看那画儿也琢磨出点意思——去年涝的时候,田里积水排不出去,要是按这法子开了沟,水不就能顺着沟流走了?
nbsp“李大人,”赵满忍不住开口,“这垄作法,咋个弄法?要是弄不好,误了农时可咋整?”
nbsp李大人见有人搭话,笑着走下来:“赵满,你是咱村的好把式,问得好!郡守府派了农官,这几天就在各村驻着,手把手教大家起垄、下种。要是按法子种了还没收成,官府给补粮!”
nbsp这话一出,人群里的嘀咕声小了不少。赵满心里也松了口气,跟着李大人往村西的试验田走。农官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叫陈默,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丈量的绳子和木尺。他蹲在田里,给众人演示怎么按尺寸起垄:“先把田分成块,每块宽六尺,三尺起垄,三尺开沟。垄要拍实,沟要挖深,这样下雨能排水,天旱能保墒。”
nbsp赵满看得仔细,陈默起垄的时候,他也跟着拿锄头试。刚开始垄起得歪歪扭扭,沟也深浅不一,陈默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扶着木尺,右手用力要匀,垄的高度得一样,不然水流不顺畅。”试了三四回,赵满总算摸出了门道,起的垄又直又匀,陈默笑着夸:“赵大哥,你这手艺,用不了两天就能教会别人!”
nbsp接下来的十天,赵满天天泡在田里。他不仅自己学,还帮着陈默教村里的其他人。张老汉一开始不情不愿,见赵满家的垄起得整齐,又听陈默说这法子能防涝,也跟着学了起来。王二嫂家的田在低洼处,去年涝得最厉害,她起垄的时候格外用心,生怕漏了哪一步。
nbsp这天傍晚,赵满刚把最后一块田的垄起完,就看见媳妇王秀挎着篮子来送晚饭。“今天村里贴了告示,说下个月要开农桑课,教新的织布法,还说学会了能多织布呢!”王秀一边递过窝头,一边笑着说。
nbsp赵满愣了愣:“织布还有新法子?咱家用的织布机,还是我娘传下来的,织一匹布得半个月。”
nbsp“告示上说,新法子是郡里的织娘传过来的,改了梭子的样子,还能一次织两根线,织得又快又好。”王秀眼里闪着光,“咱闺女兰芝不是喜欢织布吗?到时候让她去学学,说不定能多织点布,换点盐和针线。”
nbsp赵满点点头,心里也盼着。家里的布向来不够用,兰芝今年十五,明年就要说亲了,得给她攒点嫁妆布。要是真能多织布,也是件好事。
nbsp农桑课开在村里的祠堂,教织布的是个姓柳的妇人,从郡城来的,手里拿着一架改良过的织布机。柳娘子先给众人演示:“你们看,这梭子比原来的小,里面能装两团线,一正一反,织的时候不用来回换梭子,速度能快三成。还有这织机的踏板,改了两个,脚踩的时候更省力,一天能多织两个时辰。”
nbsp兰芝听得入了迷,柳娘子演示的时候,她凑在最前面,连眼睛都不眨。课后,她拉着柳娘子问东问西,柳娘子见她聪明好学,就把自己画的织机图纸给了她一张:“你按这个图纸改改家里的织机,试试就知道了。”
nbsp回家后,兰芝就拉着赵满改织机。赵满找了村里的木匠,按图纸把梭子改小
第552集:《农桑深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