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集:《世族非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社稷之安!若只为保住贵族的封地,让百姓饿肚子,让士兵流血却无回报,这样的社稷,即便存在,又有何意义?”
nbsp商鞅的声音越来越高,殿内的空气仿佛都被点燃。那些军功大夫们纷纷挺直了腰杆,河西归来的百将们攥紧了拳头,连之前附和世族的少府,都悄悄低下了头。甘龙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喉咙发紧——他能说古法,能说贵族,却没法否认关中的粟米,没法否认河西士兵的军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君上!”商鞅再次转向御座,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臣请君上明察!东出不是妄动刀兵,是为大秦争活路;改爵制不是动摇根基,是为大秦聚民心。只要君上支持东出,臣愿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必取汾阴、上郡,让魏国不敢再窥伺我大秦一寸土地!”
nbsp秦孝公看着商鞅,又看了看殿内的臣僚——世族们垂头丧气,军功大夫们眼神炽热,连殿外的侍卫,都悄悄挺直了脊梁。他突然站起身,双手按在御座的扶手上,声音洪亮如钟:“商君所言,正合我意!”
nbsp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看着御座上的君主。秦孝公走下台阶,走到商鞅身边,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甘太傅说贵族根基,可大秦的根基,是百姓,是士兵,是变法!今日我便下令:筹备汾阴之战,由商君总领其事,军功爵制按商君之策修改,任何人不得阻挠!”
nbsp他转向世族们,目光锐利如刀:“谁若再以‘动摇根基为由反对变法,反对东出,便是与大秦为敌,与寡人为敌!”
nbsp公子虔张了张嘴,想再说什么,却被甘龙拉住了。甘龙看着秦孝公决绝的眼神,知道今日再争无益,只能无奈地垂下头。军功大夫们瞬间爆发出欢呼声,河西归来的百将们甚至激动得跪了下来,高喊“君上圣明,商君圣明”。
nbsp商鞅对着秦孝公深深一揖,眼眶有些发热——九年变法,无数次争辩,无数次危机,幸好有这位君主的信任,他才能走到今天。秦孝公扶起他,声音温和了些:“商君,筹备战事之事,便辛苦你了。寡人等着你的好消息,等着大秦东出的那一天。”
nbsp朝会结束后,商鞅走出咸阳宫。晨雾早已散去,阳光洒在宫门前的青铜鼎上,泛着耀眼的光芒。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又望向东方——那里,汾阴的麦田正在生长,上郡的城墙在等待,而大秦的东出之路,从今日起,正式开启。
nbsp回到府中,商鞅立刻召来廷尉公孙贾和蒙武。书房里,烛火通明,三人围着一张地图,手指在汾阴、上郡的位置上滑动。公孙贾负责梳理粮草调度,蒙武则筹划军队部署,商鞅不时提出建议,细化“轻骑扰粮道+新附民供情报”的策略。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书房里的讨论却依旧热烈,直到深夜,一份初步的作战计划才敲定下来。
nbsp而在咸阳宫的偏殿里,秦孝公还在看着河西的农桑账簿。他手指划过那些增长的数字,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这场东出之战,不仅是为了收复土地,更是为了巩固变法的成果,为了让大秦的百姓,能永远过上有饭吃、有爵升的日子。
nbsp几日后,秦国各地的驿站都忙碌起来。调兵的文书从咸阳发出,送往关中各郡;征集粮草的命令张贴在县城的城门口,百姓们看着文书上“军功授爵”的字样,纷纷主动缴纳粮食——他们中,有人的儿子在军中服役,有人盼着能凭情报换个爵位,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是为了大秦,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nbsp甘龙和公子虔闭门不出,世族们虽有不满,却不敢再公开反对。他们看着秦军开始集结,看着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部,知道商鞅和秦孝公,已经牢牢握住了大秦的未来。
nbsp这年秋,商鞅亲自率军前往东部边境。出发那天,咸阳百姓自发地涌上街头,拿着粟米和肉干,塞给路过的士兵。赵满也在人群中,他手里拿着一块刚织好的帛,递给一位认识的士兵:“兄弟,多杀魏兵,回来换个爵位,让家里人也沾沾光。”
nbsp士兵接过帛,用力点了点头,转身汇入队伍。商鞅坐在战车上,看着街头的百姓,又望向东方的地平线——汾阴的战事即将开始,而大秦的东出之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他知道,前路必定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但只要变法不停,民心不散,大秦终将走出关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喜欢。
第551集:《世族非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