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集:百姓织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河西织声
nbsp暮春的风掠过河西平原,带着郑国渠畔湿润的水汽,拂过张家村的土坯墙。墙根下的紫花苜蓿开得正盛,细碎的紫色花瓣沾在路过妇人的布裙上,却没人顾得上拂——村东头的晒谷场边,二十几张织机一字排开,木梭穿梭的“咔嗒”声此起彼伏,像一场永不停歇的春雨。
nbsp李婶的织机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她盘腿坐在蒲团上,双脚踩着踏板,腰间的布带将身子牢牢固定在机梁上。右手捏着的木梭刚从经纱间穿过,左手便迅速接住,指尖在细密的丝线间翻飞,动作快得几乎出了残影。她身下的织机上,一匹靛蓝色的粗布已织出近半,布面上隐约能看到她用白色丝线织就的简单云纹——这是上个月去栎阳赶集时,从商队妇人那里学来的花样,据说织出这样的布,粮铺收布时能多给五个钱。
nbsp“嫂子,你这手速,怕是再过三日,这匹布就能收工了吧?”隔壁的王二嫂凑过来,趁着换梭子的间隙擦了擦额角的汗。她的织机上,一匹浅灰色的布才刚起头,经纱还透着稀疏的缝隙。
nbsp李婶闻言,嘴角勾了勾,却没停下手里的活:“得赶在芒种前多织两匹。你家柱子去年在河西战场上斩了两个魏兵,升了公士,按新法能分一百亩田。可田多了,秋收时雇人收割得花钱,冬日里给娃做棉衣也得布。咱们多织一匹布,家里就多一分底气。”她说着,脚下的踏板踩得更急,织机的“咔嗒”声也跟着快了几分,“再说了,你忘了上月县吏来宣讲的?新法说了,女子织布年超五十匹,就能和男子缴粮超百石一样,能给家里挣‘复除——今年冬天的徭役,说不定就能免了。”
nbsp王二嫂眼睛一亮,手里的动作也快了些:“真能免徭役?那可太好了!去年冬天你家男人去修渠,冻得手都裂了,回来躺了半个月才好。要是今年能不去,他就能在家修整修整,开春还能多垦两亩荒地。”
nbsp“可不是嘛。”李婶抬头望了望日头,正午的太阳正毒,晒得织机上的丝线都泛着微光,“你看村西头的赵寡妇,上个月织出了六十匹布,县吏亲自带着粟米和布帛上门,还给她儿子发了块木牌,说以后读书能去县学旁听。咱们虽比不得她,但多织一匹是一匹,总比往年强——往年咱们织布,顶多换点盐巴,哪敢想还能给家里争爵位、免徭役?”
nbsp这话让周围织布的妇人都动了心。坐在最末尾的年轻媳妇春桃,原本还因为手指被丝线磨得发红而有些泄气,听到这话,立刻咬了咬牙,重新握紧了木梭。她嫁过来才半年,丈夫在新军里当伍卒,上个月寄信回来,说正在练习秦弩,等秋天说不定能跟着队伍去边境巡查。她想着多织些布,既能给丈夫做两身新衣裳,也能让他在军中安心——若是能凭着织布给家里挣点好处,丈夫回来时也能高兴些。
nbsp织机声再次密集起来,连风穿过晒谷场的声音都被盖了过去。李婶眼角的余光瞥见春桃的动作,心里暗暗点头。她想起十年前,河西还是魏人的地盘时,村里的妇人织布,织出的好布都得先交给魏人的官吏,自己只能穿些粗麻布,破了就打补丁,补丁摞补丁,冬天冻得浑身发抖。后来秦军收复河西,商君的新法传下来,说土地可以归私人,织布能换钱,还能得奖励,她起初还不信,直到去年秋天,丈夫缴了粮,县吏真的送来一块写着“公士”的木牌,还分了五十亩田,她才真正觉得,日子有了盼头。
nbsp“都歇会儿,喝口水再织!”村口传来一声吆喝,是村长的媳妇提着两个陶壶走了过来。陶壶里装的是凉好的粟米水,还放了些去年晒干的红枣,喝起来甜丝丝的。妇人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围过去接水,晒谷场上终于有了片刻的喧闹。
nbsp李婶接过陶碗,刚喝了一口,就看见远处的土路上来了两个骑马的人。为首的人身穿青色官服,腰间挂着铜印,身后跟着的小吏背着一卷竹简,两人正朝着晒谷场的方向过来。
nbsp“是县吏大人!”有人低呼
第540集:百姓织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