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集:市集繁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着魏国商人的铁剑看,时不时还拿起来挥舞两下,讨论着铁剑的锋利程度。
nbsp日头渐渐升到半空,市集上越来越热闹。卖粟米的、卖盐的、卖布匹的、卖铁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百姓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挑选着自己需要的物品,偶尔还会跟商人讨价还价,讨价成功了就笑着付钱,没讨成也不恼,转身去下一个摊位。
nbsp李信之找了个阴凉处坐下,喝了口随身携带的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去年边境还很紧张,两国的兵卒隔着黄河对峙,百姓们别说通商了,就连靠近边境都不敢。如今好了,市集一开,两国的商人能安心做生意,百姓们也能买到以前买不到的东西,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李兄,想啥呢?”张越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个刚买的胡饼,递了一个给李信之,“尝尝,这是魏国的胡饼,就着粟米粥吃,绝了。”
nbsp李信之接过胡饼,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带着芝麻的香味,确实好吃。他一边吃一边说:“我在想,要是以后天天都能这样就好了,两国百姓不用再担心打仗,能安安心心做生意、过日子。”
nbsp张越点头,咬了一大口胡饼:“会的。我听说官府还打算在市集旁边建个客栈,以后咱们这些商人过来做生意,就不用再露宿街头了。再说了,这市集一开,两边的百姓来往多了,关系也就近了,谁还愿意打仗呢?”
nbsp两人正说着,忽然看见远处来了一队马车,车上装着满满的丝绸和茶叶,插着“魏”字旗。张越眼睛一亮:“是我堂兄的商队,他专门做南方的茶叶生意,秦地的人肯定喜欢。”
nbsp李信之也来了精神:“那正好,我还想着下次多进些茶叶呢,秦地的贵族都爱喝茶,就是不容易买到好的。”
nbsp两人说着,起身朝商队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市集的每一个角落,洒在百姓们欢笑的脸上,洒在堆积如山的粟米、布匹、盐、铁具上,仿佛给这河西边境的市集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nbsp老周坐在牛车旁,看着东家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笑着摇了摇头。他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在边境逃难的日子,那时候别说市集了,就连一顿饱饭都难吃上。如今好了,牛车装满了货物,东家的生意越来越好,百姓们也能安居乐业,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nbsp日头西斜的时候,市集上的人渐渐少了些。李信之的粟米和布匹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张越的盐和铁犁也所剩无几。两人凑在一起算账,算完后都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天赚的钱,比以前一个月赚的还多。
nbsp“李兄,明天我再运些盐过来,你别忘了给我留粟米。”张越收拾着摊位,说道。
nbsp“放心,我已经让人回去运货了,明天保证有新的粟米和布匹。”李信之点头,又道,“对了,我还带了些秦地的好酒,晚上咱们找个地方喝两杯,好好聊聊以后的生意。”
nbsp张越欣然应允:“好啊,我也带了魏地的酱肉,正好下酒。”
nbsp夕阳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市集上的摊位渐渐收拾完毕,只剩下几个还在打扫卫生的官吏和百姓。远处的黄河波光粼粼,贺兰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而河西双市的灯火,却一盏盏亮了起来,照亮了这边境的夜晚,也照亮了两国百姓对未来的希望。
nbsp李信之看着眼前的灯火,心里忽然想起咸阳城里官吏说的话:“通商不是为了一时之利,是为了让两国百姓世代交好,让边境永无战事。”那时候他还不太明白,如今看着这热闹的市集,看着百姓们满足的笑容,看着自己和张越这样的商人能安心合作,他终于懂了。
nbsp或许,这就是通商的意义——不是冰冷的文书,不是朝堂上的争论,而是粟米里的香气,是丝绸上的花纹,是商人们握手时的温度,是百姓们买到心仪物品时的笑容。这些细微的美好,像一颗颗种子,在河西边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庇护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nbsp夜色渐浓,李信之和张越提着酒壶和酱肉,朝着市集旁的客栈走去。身后的双市木柱在灯火的映照下,“秦魏双市”四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风里不再有沙砾的凉意,反而带着粟米的清香和丝绸的柔暖,吹拂着这方刚刚苏醒的土地,也吹拂着两国百姓共同的明天。
喜欢。
第535集:市集繁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