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3集:王翦救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种庄稼的好手。如今蒙将军搭救,又能有地种,以后我一定好好种地,多打粮食,为大秦出力!”

    nbsp王翦看着他眼中的坚定,点了点头:“好!只要你们肯劳作,不偷懒,日子定会好起来的。大秦需要粮食,更需要你们这些肯吃苦的百姓。待到来年丰收,你们就能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田地,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了。”

    nbsp赵二郎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将军!我们一定不辜负将军的期望!”

    nbsp周围的流民也纷纷附和起来,“我们一定好好种地!”“为大秦出力!”原本死气沉沉的破庙前,渐渐有了生机。

    nbsp夕阳彻底沉了下去,夜幕开始降临,但流民们的心却暖烘烘的。王翦站在人群中,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明白,天下安定,从来不是靠武力就能实现的,只有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才能让大秦的根基更加稳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夜色渐浓,远处传来了官吏的脚步声。王翦知道,这些流民很快就能得到妥善安置,他转身对身边的亲兵说:“我们也该回营了,明日还要去下一处巡查。”

    nbsp亲兵点了点头,扶着王翦上了马。马蹄声再次响起,渐渐远去,留下破庙前的流民们,围着温暖的篝火,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nbsp河西的风依旧寒冷,但此刻,却吹不散人们心中的希望。

    nbsp三日后,安置点的土坯房已搭起了二十余间。赵二郎正领着几个年轻汉子平整土地,手中的木犁虽老旧,却抡得有力。李老汉坐在屋前晒着太阳,怀里的孙儿抱着个粟米窝头,吃得满脸都是,笑声清脆。

    nbsp负责安置的县吏匆匆走来,手里攥着一份文书,脸上带着喜色:“赵兄弟,王将军特意让人送来了新的麦种,还说开春后会派农技官来教咱们改良耕作法子!”

    nbsp赵二郎放下木犁,接过文书,指尖抚过上面“王翦”二字,眼眶一热。他抬头望向河西军营的方向,那里虽隔着十里黄沙,却似有一道暖流涌来。

    nbsp开春后,第一场春雨落下时,王翦果然带着农技官来了。他没穿铠甲,只着一身粗布短打,跟着赵二郎走进田间,手把手教众人分辨土壤肥力,调整播种间距。

    nbsp“这河西的土地虽贫瘠,但只要肯用心,好好施肥、引水,收成定能比往年多三成。”王翦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一把湿润的泥土,语气里满是笃定。

    nbsp李老汉拄着拐杖走过来,颤巍巍地递上一碗热茶:“将军,您为我们这些百姓操碎了心,真是大秦的好官啊!”

    nbsp王翦接过茶碗,喝了一口,笑着说:“老伯,大秦的根基在百姓,百姓能安居乐业,大秦才能安稳。你们好好种地,便是为大秦出力了。”

    nbsp这年秋收,安置点的粟米和麦子都获得了大丰收。赵二郎领着众人,推着装满粮食的车,往河西军营送去。到了营前,却得知王翦已奉命领兵出征。

    nbsp亲兵接过粮食,递给赵二郎一封王翦留下的信。信上写道:“百姓安好,便是我军最大的后盾。待我平定边疆,归来再与诸位共赏河西秋景。”

    nbsp赵二郎捧着信,站在军营前,望着远方扬起的尘土,泪水悄然落下。他转身对众人说:“咱们把粮食存好,等王将军回来,让他看看咱们种的好庄稼!”

    nbsp寒风又起时,河西的田野里已种上了冬麦。李老汉的孙儿牵着一头小羊,在田埂上奔跑,笑声传遍了整个安置点。土坯房的墙上,有人用炭笔写了四个大字——“河西风骨”,笔锋虽稚拙,却透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希望。

    nbsp而此刻的王翦,正率领秦军在边疆浴血奋战。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想起破庙前流民们的笑容,想起安置点里蓬勃的生机。他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大秦的疆土,更是无数百姓对好日子的期盼。

    nbsp这河西的风骨,是百姓在苦难中不低头的韧劲,是将领心怀苍生的担当。它像一粒种子,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终会成长为庇护众生的参天大树。

    喜欢。

第523集:王翦救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