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集:蒙恬断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渭畔断田案
nbsp关中的六月,日头已有些灼人。河西郡临晋县的县衙外,老槐树枝叶耷拉着,蝉鸣声嘶力竭,却压不住排队告状的百姓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青石板路上排着长队,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有攥着布帕的妇人,还有捧着账簿的小吏,人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焦灼,目光不时往县衙紧闭的朱漆大门里瞟。
nbsp“听说了吗?县丞大人昨儿个去栎阳府述职了,这几日县衙的事,是秦军的蒙伍长在帮着打理。”
nbsp“蒙伍长?就是那个在河西之战里献策奇袭粮道的少年郎?他年纪轻轻,能断得了咱们的家务事?”
nbsp“不好说啊,我家那亩地被隔壁王二占了半亩,都快秋收了,再不讨回来,今年的收成可就打水漂了。”
nbsp议论声里,人群突然静了几分。只见一个身着黑色秦军甲胄的少年大步从县衙里走出,他身形挺拔,虽不过十五六岁,却透着一股军人的沉稳。腰间悬着一柄青铜剑,剑鞘上还留着几分战场的磨损痕迹,正是协助地方官吏维护治安的秦军伍长蒙恬。
nbsp蒙恬刚处理完一桩邻里口角的小事,额角沁着薄汗,见门外还排着不少百姓,便对身旁的衙役道:“继续吧,把下一位告状的人带进来。”
nbsp话音刚落,队伍前头一个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农夫立刻往前迈了两步,他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打补丁的粗布短褐,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卷起来的麻布——那是他家的田契。紧随其后的是个矮胖的汉子,脸上堆着几分不自然的笑,却眼神闪烁,正是农夫控诉的邻人张老三。
nbsp两人跟着蒙恬进了县衙的堂屋。堂屋简陋,中间摆着一张案几,案上放着笔墨、竹简和一把丈量土地用的木尺。蒙恬走到案后坐下,示意两人站在堂下,沉声道:“有话慢慢说,先说你的诉求。”
nbsp农夫连忙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蒙伍长,您可得为我做主啊!我叫李老实,家住在城西的李家庄。我家有三亩水田,跟张老三的地挨着,中间就隔着一道田埂。前几日我去地里除草,发现他把田埂往我家这边挪了半尺多,细细量下来,足足占了我半亩地!我找他理论,他却不认账,还说那地本来就是他的!”
nbsp张老三一听,立刻急着辩解:“蒙伍长,您别听他胡说!我家的地跟他家的地挨着十几年了,田埂从来就没动过。是他自己记性差,把地界记错了,还想来讹我!”
nbsp“我没讹你!”李老实猛地抬起头,额角的青筋都绷了起来,“去年秋收后,我还跟你一起加固过田埂,当时你还说这田埂结实,能管到明年秋收。怎么才过了半年,你就不认账了?”
nbsp“那是你记错了!”张老三梗着脖子,“我可没跟你一起加固过田埂,你别往我身上赖!”
nbsp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堂外的百姓听到动静,都凑到门口张望,议论声又响了起来。蒙恬皱了皱眉,抬手示意两人安静:“吵解决不了问题。李老实,你说张老三占了你的地,可有证据?”
nbsp李老实连忙从怀里掏出那张麻布田契,双手捧着递上前:“蒙伍长,这是我家的田契,上面写着我家水田三亩,四至都写得清清楚楚。东边到张老三的田埂,西边到渭水支流,南边到王阿婆的地,北边到官道。您看,这上面还有里正的签字和县衙的印信,假不了!”
nbsp蒙恬接过田契,展开仔细查看。麻布上用墨笔写着工整的篆字,四至确实标注得十分明确,末尾处盖着临晋县的红色官印,还有里正的签名。他又看向张老三:“张老三,你可有田契?”
nbsp张老三眼神闪烁了一下,支支吾吾道:“我……我的田契前几日搬家的时候弄丢了,还没来得及去县衙补办。”
nbsp“田契乃农户立身之本,怎会轻易弄丢?”蒙恬的目光锐利了几分,“就算田契丢了,里正那里也该有备案。不过,眼下倒也不用急着查备案。既然你们都说是自己的地,那咱们就去地里看看,用尺子量一量,是非曲直,一量便知。”
nbsp说罢,蒙恬起身,让衙役取来丈量土地的木尺和竹简,又让人去请里正前来作证。张老三听到要去地里丈量,脸色微微变了变,却还是硬着头皮道:“去就去,我可没占他的地,量了也不怕!”
nbsp一行人出了县衙,往城西的李家庄走去。路上,里正也赶了过来,他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对李家庄的土地情况了如指掌。李老实走在最前头,脚步匆匆,时不时回头看一眼张老三,生怕他半路跑了。张老三则落在后面,跟在衙役身旁,眼神一直盯着地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nbsp半个时辰后,众人终于到了李家庄的田间。此时正是粟苗生长的旺季,绿油油的粟苗没过了脚踝,微风一吹,泛起层层绿浪。李老实指着两块田地中间的田埂,对蒙恬道:“蒙伍长,您看,就是这道田埂。去年的时候,这田埂还在那边,离我家的地边有两尺远,现在却挪到这里来了!”
第522集:蒙恬断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