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集:冶铁规模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佗指着陈石,语气严肃,“若是矿料供应不上,咱们这后续的活计都得停。”
nbsp“大人放心!”陈石拍着胸脯,“我这就回矿坑,让弟兄们轮班干,绝不让料断了!”
nbsp“周冶,你把冶炼的工匠分成三班,人歇炉不歇,”赵佗又看向周冶,“每炉铁水都要仔细检查,若是出了废铁,唯你是问。”
nbsp周冶点头应下:“大人,我已经让人把木炭都备足了,这几日定让高炉天天出好铁!”
nbsp“李锻头,”赵佗最后看向李虎,“你把锻铁区的工匠再分些人手去铸农具,务必在三月内把五千件农具铸好。”
nbsp李虎有些犹豫:“大人,要是分人手去铸农具,兵器的坯料会不会赶不及?”
nbsp“不会,”赵佗摇了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我昨日画了个新的铸模,用这个铸模铸农具,比以前快一倍。你让工匠们先试试,若是好用,咱们就能两边都不耽误。”
nbsp李虎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图纸上画的铸模分成了好几部分,能同时铸出犁铧、锄头等农具,比以前单个铸造的模子高效多了。他忍不住赞叹道:“大人真是心思灵巧,有了这铸模,咱们定能按时完成任务!”
nbsp接下来的日子里,铁官坊彻底沸腾了。矿坑的竖井里,工匠们轮班挖掘,木轱辘转动的声音日夜不停;配料场的石臼旁,壮汉们喊着号子,将矿料混合得均匀细致;冶炼区的高炉前,工匠们盯着炉温,通红的铁水一桶桶倒进铸模;锻铁区的铁砧旁,叮当声此起彼伏,铁剑、铁戟的坯料不断成型。
nbsp赵佗每天只睡两个时辰,白天在作坊里巡检,夜里则在官舍里核对账目、改进工具。有一次,他发现锻造铁剑时,工匠们需要反复将铁坯加热,既费炭又费时,便琢磨着在铁砧旁砌了个小炭炉,让铁坯始终保持温度,这样一来,锻造的效率提高了三成。
nbsp转眼一个月过去,铁官坊已造出两千把铁剑、五百副铁铠甲,外销的农具也铸好了两千件。这日午后,赵佗正在查看新铸好的铁剑,忽然听到作坊外传来一阵喧哗。他走出官舍,只见一队身着锦缎的商人站在坊门口,为首的商人留着络腮胡,正是赵国商队的首领冯商。
nbsp“赵大人,久仰大名!”冯商快步上前,拱手道,“我是赵国来的商人冯商,特来采购贵坊的铁制农具。”
nbsp赵佗打量着冯商,见他身后的马车旁堆着不少粟米,便笑道:“冯商主远道而来,辛苦了。只是咱们的农具还在铸造,还需等些时日才能交货。”
nbsp“不打紧,不打紧!”冯商连忙摆手,“我听说贵坊的铁犁比青铜犁好用得多,特意带了三倍的粟米来,就算等上一个月,我也愿意!”他说着,指了指身后的马车,“这些粟米是定金,还请大人收下。”
nbsp赵佗让手下收下粟米,领着冯商参观作坊。当冯商看到冶炼区的高炉、锻铁区的铁砧时,眼睛都直了——赵国也有冶铁作坊,可最大的作坊也只有两座小炉,哪见过这般规模化的生产场面。
nbsp“赵大人,贵坊的冶铁术真是神了!”冯商走到一座高炉前,看着炉口的火舌,惊叹道,“这么大的炉子,一天能出多少铁啊?”
nbsp“不多,也就两千斤左右。”赵佗轻描淡写地回道。
nbsp冯商倒吸一口凉气——赵国最大的冶铁作坊,一个月也出不了两千斤铁,秦国的作坊一天就能出这么多,难怪秦国的兵器、农具都用铁做的。他忽然想起什么,又问道:“赵大人,贵坊的工匠分工这么细,就不怕有人把冶铁术传出去吗?”
nbsp赵佗笑了笑:“冯商主有所不知,咱们秦国的铁官令有规定,工匠们都登记在户籍上,世代为铁官效力,若是敢私传冶铁术,便是死罪。再说,咱们的冶铁术涉及采矿、冶炼、锻造等多个环节,单个工匠只懂其中一环,就算想传,也传不完整。”
nbsp冯商恍然大悟,心中暗叹秦国的制度严密。他参观完作坊后,更加坚定了采购农具的决心,甚至提出要多买两千件,愿意再增加一倍的粟米。
nbsp赵佗没有立刻答应,只是说需要上报少府,等批复下来再答复。冯商也不着急,就在作坊附近的驿馆住了下来,每天都去作坊外看看,看着一车车的铁农具被造出来,心中越发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又过了一个月,铁官坊终于完成了诏令上的任务。五千把铁剑、两千副铁铠甲被装上马车,由士兵护送着前往北地郡;五千件铁农具也全部铸好,交给了冯商。冯商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铁农具,喜不自胜,当即让人把粟米卸下车,又拿出不少金银,想送给赵佗作为谢礼,却被赵佗婉拒了。
nbsp“冯商主,咱们秦国做生意讲究诚信,你付了粟米,我给你农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无需额外送礼。”赵佗说道,“若是你觉得咱们的农具好用,下次还想来采购,只管派人来函便是。”
nbsp冯商心中敬佩,对着赵佗深深一揖:“赵大人清正廉明,冯某佩服!下次我不仅要采购农具,还要带些赵国的丝绸来,与大人做个交换。”
nbsp送走冯商后,赵佗站在渭水堤岸,看着满载铁农具的马车渐渐远去,又望向作坊里依旧忙碌的工匠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铁官坊的规模化冶铁,不仅满足了秦国的需求,更让秦国的铁器走向了各国。假以时日,秦国的冶铁术定会传遍天下,而秦国的国力,也会随着这铁焰的燃烧,越来越强盛。
nbsp夕阳西下,渭水泛着金光,铁官坊的高炉依旧在燃烧,猩红的火舌映照着赵佗的身影,也映照着秦国这片正在崛起的土地。那叮当的锻铁声,伴着渭水的涛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铁与强国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477集:冶铁规模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