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6集:民间饮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骆驼脖子上的铜铃叮当作响。为首的商人是个高鼻梁的胡人,名叫伊思,操着流利的关中话,说是从沿海的琅琊郡来,带来了海带、紫菜和些晒干的鱼干,想换些关中的丝绸和瓷器。商队路过张记面坊时,伊思被锅里炖笋干的香味吸引,停住了脚步。

    nbsp“掌柜的,这锅里炖的是什么?好香啊!”伊思探头往厨房里看,张越笑着舀了一勺笋干炖肉递给他:“尝尝?这是蜀地的笋干炖肉。”伊思尝了一口,连连称赞:“肉质酥烂,笋干也很有嚼劲,比俺们海边的鱼干炖菜还好吃!”他从商队的货包里拿出一包晒干的海带:“掌柜,这是俺们琅琊郡的海带,泡软了煮汤很鲜,你要是不嫌弃,俺们换些尝尝?”

    nbsp张越接过海带,只见海带干硬如纸,颜色呈深褐色。他将海带泡在水里,傍晚时,海带变得柔软滑腻,切成细丝,和骨头汤一起煮,再撒些盐和葱花,汤色清亮,鲜得让人忍不住多喝两碗。阿福捧着海带给隔壁的赵婶送去一碗:“赵婶,你尝尝这海带汤,鲜得很!”赵婶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东西从来没见过,煮汤这么鲜,要是加到胡饼里,肯定好吃!”

    nbsp没过几日,西市的食铺都热闹了起来。赵婶的胡饼里夹了蜀椒和海带丝,咬一口又香又辣还带点鲜;街角的王记粥铺用海带和粟米一起熬粥,引得不少人来尝鲜;李三再次来咸阳时,不仅带了蜀椒和笋干,还带了些蜀地的腊肉,和伊思的鱼干一起炖,成了西市新的招牌菜。

    nbsp深秋时节,咸阳举办了一场“秦味宴”,邀请了西市各家食铺拿出招牌菜。张越做了一道“秦蜀海三味面”,用关中的面条做底,浇上蜀椒臊子,再撒上海带丝和鱼干碎,辣中带鲜,鲜中带香,引得众人连连称赞。李三带来了蜀地的麻辣火锅,用蜀椒、花椒做锅底,涮着关中的羊肉和琅琊的海带,吃得众人满头大汗却停不下筷子。伊思则做了一道海带鱼干汤,汤色清亮,鲜得让人回味无穷。

    nbsp宴会上,周先生端着酒杯,笑着对众人说:“以前俺们关中只吃面食,蜀地只吃辣,海边只吃鱼,如今却能在一碗面里尝到三地的味道,这都是托了贸易的福啊!”张越望着满座宾客,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年初时,面坊还只是个小铺子,如今却因为各地食材的流通,变得热闹非凡。

    nbsp散宴后,张越送李三和伊思出门。李三说:“下次俺要带些蜀地的泡菜来,让咸阳的人也尝尝俺们蜀地的酸脆。”伊思则笑着说:“俺回去后,要多带些琅琊的海鲜来,让更多人尝尝海边的味道。”张越笑着点头,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心里充满了期待。

    nbsp月光洒在西市的青石板路上,各家食铺的灯笼还亮着,空气中弥漫着面香、辣香和海鲜的鲜香。张越知道,随着贸易的发展,会有更多各地的食材来到咸阳,会有更多新的味道出现,而秦国的民间饮食,也会在这样的交流中,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成为秦人口中最难忘的“秦味”。

    喜欢。

第476集:民间饮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