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集:水利管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忙到天黑,口子总算被堵住了。李伯阳浑身是泥,坐在堤岸上喘粗气。他看着修好的堤岸,又想起水衡都尉府的规定——每次出现堤岸破损,都要记录原因和修补情况,上报给郡里的水监。
nbsp“赵虎,你今晚就把这次堤岸破损的情况写下来,明日一早送到郡里。”李伯阳说,“要写清楚破损的位置、原因,还有修补用的材料和民夫数量,不能漏了任何一项。”
nbsp赵虎点点头:“渠长,您放心,我都记着呢。”
nbsp夜色渐浓,渠边的灯笼亮了起来。李伯阳站起身,沿着渠堤慢慢往回走。他看着渠水静静流淌,月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波光。他想起水衡都尉府的长官在就职时说的话:“水利是国之根本,你们这些渠官,就是守护根本的人。只要你们把渠护好,百姓就能有饭吃,国家就能安稳。”
nbsp他摸了摸腰间的“水监”令牌,心里觉得踏实。这令牌虽小,却承载着万千百姓的希望。
nbsp第二天一早,李伯阳刚洗漱完,就听见管理房外有人喊。他出门一看,是邻县的渠长周仲文,骑着马赶来的,身上还带着露水。
nbsp“伯阳兄,不好了!”周仲文跳下马,脸色焦急,“泾水上游连日下雨,水位涨得厉害,郡里水监让咱们赶紧加固沿岸堤坝,防止决堤!”
nbsp李伯阳心里一沉,泾水是郑国渠的水源,要是泾水决堤,郑国渠沿线的农田就全完了。他立刻召集手下的巡查兵和民夫,分好工:“赵虎,你带三个人去上游查看泾水水位,每隔一个时辰回来报一次信。其他人跟我去加固渠堤,把所有的沙袋和木料都运到堤上!”
nbsp众人分头行动,李伯阳带着人往渠堤上运沙袋,村里的百姓听说要加固堤坝,也主动赶来帮忙。张老栓带着张家村的壮丁,推着独轮车往堤上送土;王二柱扛着锄头,在堤岸外侧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泡软堤脚。
nbsp太阳升到头顶时,赵虎跑回来报信:“渠长,泾水水位还在涨,离堤顶只有三尺了!”
nbsp李伯阳心里更急了,他让人把堤岸外侧的排水沟挖得更深些,又在堤顶堆了一层沙袋,做成一道临时的挡水墙。“大家再加把劲!”他喊道,“只要守住这道堤,咱们的田就没事!”
nbsp百姓们听了,干劲更足了。有的光着膀子扛沙袋,有的跪在地上夯土,汗水流下来,在脸上冲出一道道泥印,却没人叫苦。
nbsp到了下午,泾水水位终于不再上涨,慢慢稳定下来。李伯阳松了口气,刚要坐下歇会儿,就看见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郡里的水监王大人。
nbsp王大人勒住马,看着加固好的堤岸,满意地点点头:“伯阳,你做得好!这次泾水涨水,你们这段渠堤是最稳固的,水衡都尉府已经听说了,要给你记功!”
nbsp李伯阳连忙拱手:“大人谬赞,这都是百姓们齐心协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nbsp王大人笑了:“你倒是谦虚。不过你说得对,水利之事,光靠官府不行,还得靠百姓。水衡都尉府打算在各地推广你们的做法,让百姓参与到水利养护中来,这样才能让水利之功长久惠及百姓。”
nbsp李伯阳心里一阵激动,他想起自己刚当渠长时的心愿——让每一寸渠水都能流到田里,让每一户百姓都能丰收。如今看来,这个心愿正在一步步实现。
nbsp几天后,泾水水位回落,郑国渠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李伯阳带着人再次巡查渠段,看着渠水顺畅地流淌,沿岸的麦田绿油油的,心里满是欣慰。
nbsp这天傍晚,他坐在渠边的柳树下,看着夕阳洒在渠面上,像铺了一层金箔。王二柱提着一壶酒走过来,递给他一碗:“李渠长,尝尝俺家自酿的米酒,感谢您这些日子护着俺们的田。”
nbsp李伯阳接过酒碗,喝了一口,米酒的醇香在嘴里散开。他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听着渠水潺潺的声音,突然觉得,自己这个渠长当得值。
nbsp水衡都尉府的牌子在夕阳下闪着光,那不仅是一个机构的标志,更是秦国百姓对丰收的期盼,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而李伯阳知道,只要自己和无数像自己一样的渠官守护好这一道道水渠,这份期盼和向往,就永远不会落空。
nbsp后来,水衡都尉府在全国推广了关中的水利管理经验,各地都设立了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配备了渠官、堤官和涝官。管理人员定期巡查,百姓主动参与养护,秦国的水利设施越来越完善,各地的农田都得到了灌溉,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百姓们都说,是官府的水利管理做得好,才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nbsp而李伯阳,依旧守着郑国渠的那段渠堤。他腰间的“水监”令牌换了新的,可他守护水渠的初心,却从未改变。每天清晨,他还是会扛着铁锨往渠岸走,看着渠水静静流淌,看着沿岸的麦田郁郁葱葱,心里就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一道水渠,更是秦国的根基,是百姓的幸福。
喜欢。
第473集:水利管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