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集:度量衡推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色平静地看着众人:“诸位可知,去年燕地的盐运到临淄,用齐秤称是一百斤,到了邯郸用赵秤称,只剩八十四斤?商贾从中渔利,百姓买盐多花了钱,这公平吗?”
nbsp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蒙恬接着说:“陛下推行新制,并非为了为难诸位,而是为了让天下度量一统。从今往后,无论你在临淄卖盐,还是去咸阳贩布,用的都是同一种秤、同一种尺,再无换算之扰。官府已令工匠在各市集设立‘公平秤,凡有客人质疑,可去核验。若诸位肯主动换用新器,官府还会减免本月三成的市税。”
nbsp他话音刚落,人群中便有人动了心。王掌柜犹豫片刻,问道:“那旧秤当真要尽数收缴?”
nbsp“旧秤可上交官府,按重量兑换铜钱,也可自行熔铸为农具,但绝不可再用于交易。”蒙恬挥了挥手,身后的小吏抬来几个木箱,“这里有新制的铜秤、铜升,诸位今日便可兑换,凡兑换者,还可领取一本《交易核验册》,记录每日交易的度量,日后若有纠纷,可凭册作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终王掌柜率先走上前:“俺换!俺倒要看看,这新制到底好不好用。”
nbsp半个月后,临淄最大的市集里,新制度量衡已随处可见。王掌柜用新铜秤称盐,每称一次,都让客人亲自看秤星,客人放心,他的生意竟比以前好了不少。有一次,一个从咸阳来的商人买盐,见他用的是新秤,笑着说:“俺在咸阳买盐也是这个秤,不用换算,真是方便!”王掌柜听了,心里竟生出几分自豪。
nbsp而在咸阳的大匠工坊里,陈默正拿着新铜尺,仔细丈量着木料。他承接的郡府案几订单已顺利完工,县吏查验时,用新铜尺一一比对,尺寸分毫不差。县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手艺好,又懂新制,往后郡府的木工活,怕是要常找你了。”
nbsp陈默咧嘴一笑,目光落在工坊墙角的新方升上。那方升是他特意从县府换来的,每次称木料的重量,他都会用方升量出相应的粟米,反复比对,生怕出错。如今,他不仅能熟练运用新制,还教会了工坊里的三个徒弟,连隔壁卖布的李婶,遇到换算难题,也会来问他。
nbsp这日傍晚,陈默收工回家,路过南门,见那方刻着新制的青石前,仍有不少人在围观。一个孩童拉着父亲的手,指着石上的刻度问:“爹,为啥要用新尺新秤呀?”
nbsp父亲蹲下身,指着石上“皆明壹之”四个字,轻声道:“因为咱们如今都是秦国人了,用一样的尺、一样的秤,买卖才公平,国家才安稳。你看,往后你去临淄买糖,去邯郸买笔,用的都是咱们咸阳的秤,多方便。”
nbsp孩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去摸石上的刻度,指尖划过冰凉的石头,仿佛触碰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nbsp三个月后,李斯向秦始皇奏报,天下各郡已基本完成新制度量衡的推行,旧器收缴率达九成以上,市集交易纠纷减少了七成,关中至巴蜀的粮道运输,因度量统一,效率提高了三成。
nbsp嬴政坐在御花园的凉亭里,手里拿着一份来自蜀郡的奏疏。奏疏中说,因新制推行,蜀郡的都江堰修缮工程进展顺利,工匠按新尺丈量河道,按新权调配石料,比原定工期提前了一个月。
nbsp“丞相看,”嬴政将奏疏递给李斯,嘴角难得露出一丝笑意,“这度量衡一统,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天下治理。百姓知度量之准,便信官府之公;商贾无换算之扰,便愿互通有无;工匠按标准做工,便保工程之固。如此,天下方能真正一统。”
nbsp李斯躬身道:“陛下圣明。今工坊仍在铸造新器,待来年春耕前,必能让天下百姓,人人皆用新制,户户皆知法度。”
nbsp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咸阳宫的琉璃瓦上,也洒在远处市集里那一个个崭新的铜权、铜尺与方升上。这些冰冷的铜器,承载着一个王朝的意志,正悄然改变着天下的模样,将“统一”二字,深深镌刻在每一个秦人的生活里,也镌刻在华夏大地的血脉中。
喜欢。
第460集:度量衡推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