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1集:水利续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渠润荒

    nbsp嬴政亲政第三年,关中大旱。

    nbsp老秦农官王翦蹲在渭水南岸的田埂上,指尖捻起一撮龟裂的黄土,风一吹便散成细沙。他身后,百余亩麦田的麦芒早已枯黄,本该灌浆饱满的麦穗干瘪得像揉皱的麻布,几个农人正佝偻着腰,把枯死的麦秆连根拔起,动作里满是绝望。

    nbsp“大人,再不下雨,这一季的收成怕是要绝了。”老农抹了把额头的汗,声音发颤,“去年修的郑国渠倒是能浇到东边的地,可咱这渭水南岸的坡地,还是只能靠天吃饭。”

    nbsp王翦望着远处蜿蜒的郑国渠堤坝,眉头拧成疙瘩。郑国渠自泾水引入,惠及关中东部万亩良田,可渭水以南的郿县、陈仓一带,多是坡地和丘陵,原有的灌溉渠道零散且狭窄,一遇大旱便形同虚设。他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土,心里有了主意——得向廷尉府递奏折,请求在渭水南岸续修新渠。

    nbsp三日后,咸阳宫章台殿。

    nbsp王翦捧着绘制好的渠道路线图,跪在冰凉的金砖上,声音铿锵:“陛下,渭水南岸郿县至陈仓一带,有良田二十余万亩,只因无水灌溉,常年歉收。臣恳请陛下准许,自渭水支流汧水引水,修建‘汧渭渠,再在陈仓修建水库蓄水,既能灌溉,又能通水运,一举两得!”

    nbsp嬴政正埋首批阅竹简,闻言抬起头,目光落在地图上。他手指沿着王翦标注的路线滑动,从汧水源头到渭水南岸的坡地,再到陈仓的低洼地带,沉吟片刻:“修渠需多少人力、粮草?工期多久?”

    nbsp“需征调民夫三万,粮草可从关中东部余粮中调拨,工期预计一年半。”王翦早有盘算,“待渠成之日,二十万亩旱地可变水田,亩产至少增加两石,陈仓至咸阳的水运也能缩短三日路程,物资运输更便。”

    nbsp嬴政放下竹简,站起身走到殿中,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秦国要统一天下,必先稳固后方。粮食足,民心安,方能出兵。准了!你任总监工,务必保质保量,若有官吏克扣粮草、懈怠工期,可先斩后奏!”

    nbsp王翦叩首谢恩,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知道,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石。

    nbsp汧渭渠开工那日,汧水岸边挤满了人。三万民夫穿着粗布短打,手里握着锄头、铁锹,脸上却没有往日徭役的愁苦——廷尉府早已传下命令,修渠期间,民夫每日可得两升粟米,家人还能免除当年赋税,若是有技艺的工匠,待遇更优。

    nbsp王翦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望着黑压压的人群,高声道:“诸位乡亲!这汧渭渠,是咱老秦人的活命渠!渠修好了,咱的地能浇上水,日子能过好,子孙后代都能受益!谁要是敢偷工减料,就是对不起老秦的百姓,对不起陛下!”

    nbsp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呐喊,声浪震得岸边的柳树叶子簌簌作响。民夫们扛起工具,跟着工头往各自的工段走去,脚步声整齐得像一支军队。

    nbsp可开工还没半个月,麻烦就来了。

    nbsp负责挖掘渠首的工段长李三柱,夜里偷偷把夯土的木桩换成了细弱的柳枝,还克扣了民夫的口粮。有民夫忍无可忍,夜里悄悄摸到王翦的营帐告状。

    nbsp王翦听闻后,连夜带着亲兵赶到渠首。月光下,他蹲下身,拔出一根木桩,见是柳枝,气得脸色发青。他让人把李三柱绑来,当着所有民夫的面,厉声问道:“李三柱,你可知罪?”

    nbsp李三柱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大人饶命!小人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nbsp“糊涂?”王翦一脚踹在他身上,“这渠首是汧渭渠的根基,若是被水冲垮,三万民夫的心血就白费了,南岸的百姓还要继续受旱!你这不是糊涂,是黑心!”

    nbsp说罢,王翦拔出腰间的剑,剑光一闪,李三柱的脑袋滚落在地。民夫们吓得大气不敢出,却也暗自佩服——王大人

第451集:水利续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