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集:音乐盛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乐工唱不上去。”白发老乐师用狼毫指着竹简上的音符,“不如降三个调门,再掺些《诗经》里的句子?”
nbsp“不可!”穿胡服的年轻乐师立刻反驳,他是去年从云中郡选来的,据说能吹一手好羌笛,“《九歌》本是祀神的曲子,降了调门,哪还有神明的威严?依我看,该加些胡地的鼓点,既显庄重,又有气势。”
nbsp赵高轻咳一声,乐师们慌忙停了争论。他走到案前,拿起那卷《九歌》的新谱,指尖划过竹简上的朱色圈点——那是嬴政前日御笔批注的地方,在“东皇太一”章旁写着“可增竽瑟”四个字。
nbsp“陛下说了,”赵高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下月初的祈年大典,要用这《九歌》做祭乐。但不能全按楚地的规矩来,得让秦地的百姓听着亲切,也得让各国使臣觉得新鲜。”他把竹简往案上一放,“三天后,朕要听到新的试奏。”
nbsp乐师们面面相觑时,赵高已踩着木梯下楼。刚走到院中,就听见一阵细碎的铃声,抬头看见几个西域乐师正围着一棵老槐树跳舞,手里的铃鼓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嘴里哼着他听不懂的调子。树影里还站着个穿楚服的女子,正用一支玉箫跟着哼唱,箫声清婉,竟与那胡地的调子格外相契。
nbsp“那是郢都来的郑姬,”引路的内侍低声解释,“据说她祖父曾是楚王的乐官,去年归降我大秦的。”
nbsp赵高望着那女子灵动的指尖,忽然想起前日在宣室殿,嬴政曾指着一幅《四海归秦》的帛画说:“你看这画里的江河,渭水最宽,却也容得下汉水、易水、珠江。音乐也是一样,越能容得下不同的调子,才越有力量。”
nbsp四
nbsp祈年大典的前一夜,咸阳城像是被乐声泡透了。西市的酒肆里,燕姬的琵琶、阿竹的笛子、胡商的铃鼓凑在一起,竟把《秦风·无衣》奏出了十几种花样;而在城东的贫民巷,几个洗衣妇用木槌敲着石板,唱着南楚的《莫愁乐》,连带着捣衣的节奏都变得欢快起来。
nbsp乐府的阁楼却还亮着灯。老乐师正带着弟子们调试编钟,年轻乐师在给胡鼓蒙上新的兽皮,郑姬则坐在窗边,一遍遍练习《九歌》的唱词,她的楚音里渐渐掺了些秦地的口音,听着既有“吉日兮辰良”的古雅,又有“与子同袍”的质朴。
nbsp三更梆子响时,嬴政忽然驾临乐府。他没穿龙袍,只着一身玄色常服,跟着乐师们爬上阁楼。郑姬正唱到“灵偃蹇兮姣服”,看见皇帝进来,慌忙起身行礼,声音却没收住,尾音颤巍巍地飘向窗外,恰好与远处传来的一阵笛声相和——那是阿竹在西市的老槐树下练笛,吹的正是《九歌》里的调子,只是被她用秦地的民歌节奏改编过,多了几分烟火气。
nbsp“接着唱。”嬴政摆了摆手,径直走到窗边。月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脸上,映出几分难得的柔和。郑姬定了定神,重新开嗓,这次她故意放慢了节奏,让楚地的婉转与秦地的厚重在舌尖交织。编钟的声音适时响起,胡鼓也轻轻应和,阁楼外的笛声像是有了灵性,忽远忽近地跟着哼唱。
nbsp“好。”嬴政忽然抚掌,声音里带着笑意,“这才是我大秦的《九歌》——既有楚地的神明,也有秦地的泥土,还有胡地的风。”他转身看向乐师们,“明日大典,就照这个样子奏。让天下人听听,什么是真正的‘四海同风。”
nbsp天快亮时,阿竹收了笛子准备回家。走过乐府的高墙外,听见里面传来雄浑的乐声,像是有无数条江河在同时奔涌。她站在巷口听了片刻,忽然拿起笛子,对着那高墙吹奏起来。这次她吹的是《无衣》,调子却掺了些《九歌》的婉转,还有几分胡地的苍凉。
nbsp墙内的乐声似乎顿了一下,随即有编钟的声音轻轻应和。阿竹笑了,踮起脚尖往高墙里望了一眼,只看见一角飞檐在晨雾里若隐若现,檐角的铜铃随着乐声轻轻摇晃,像是在为这跨越了宫墙的合奏打着节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五
nbsp祈年大典那天,咸阳城的乐声飘得格外远。祭坛上,郑姬的歌声与编钟、胡鼓、羌笛交织在一起,《九歌》的古雅里透着秦地的雄浑;祭坛下,各国使臣听得入神,连最挑剔的齐地学士也忍不住点头——他们听出了自己故乡的调子,却又觉得比故乡的更有气魄。
nbsp大典结束后,嬴政在章台宫设宴。酒过三巡,他让各国使臣都带来自己的乐师,在殿中轮流献艺。赵地的瑟、燕地的筑、齐地的竽、蜀地的巴乌……乐声此起彼伏,最后竟汇成一曲浑然天成的合奏。嬴政端着酒爵起身,望着殿中起舞的各国乐师,忽然朗声道:“今日这乐声,就叫《大秦统》如何?”
nbsp使臣们纷纷起身喝彩时,阿竹正在宫外的广场上摆摊。她的笛子前围了不少人,有秦地的百姓,也有西域的商人,还有几个南楚来的学子。阿竹笑着拿起笛子,先吹了段《秦风》,又转成《楚辞》的调子,最后竟用一支笛子吹出了编钟、胡鼓、琵琶的声效,引得众人阵阵叫好。
nbsp“这曲子叫什么?”穿赵地锦袍的公子哥又来捧场,这次他身边多了个穿齐服的女子,两人听得眼睛发亮。
nbsp阿竹想了想,从怀里掏出块木炭,在地上写下三个字:“天下乐。”
nbsp夕阳西下时,阿竹背着钱袋往家走。路过渭水码头,看见老周的船正泊在岸边,几个纤夫聚在船头,用楚地的号子唱着秦地的歌谣,旁边还有个胡商在用铃鼓伴奏。河水哗哗地流着,像是在为他们打着节拍,那声音顺着水流漂向远方,漂向函谷关,漂向临淄,漂向郢都,漂向那些还没见过咸阳城的土地。
nbsp阿竹忽然停下脚步,拿出笛子吹了起来。这次她吹的是《天下乐》,调子时而像渭水奔涌,时而像楚江婉转,时而像胡地的长风掠过草原。笛声穿过暮色,与船头的号子、岸边的驼铃、远处宫墙里传来的编钟声融在一起,在咸阳城的上空久久回荡。
nbsp夜色渐浓,家家户户的灯盏次第亮起,像是撒在人间的星辰。而那无处不在的乐声,就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把这些星辰串了起来,串成了一幅名为“大秦”的璀璨画卷。
喜欢。
第434集:音乐盛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