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集:外交的突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见魏人围着看新到的秦布——那布织得细密,比魏布便宜三成,是新法鼓励女子纺织的成果。
nbsp入夜时,驿馆的墙头上落下个黑影。卫鞅吹灭烛火,暗处传来熟悉的声音:34;公孙衍求见。34;
nbsp来人卸下雨笠,露出半边黥面——是去年在河西被俘的秦兵,卫鞅用十石粮赎回来的。34;魏廷已分两派,主战派欲联韩赵攻秦,主和派愿还两城。34;公孙衍的声音压得极低,34;公子卬收了我三百金,答应劝魏王还阴晋城。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卫鞅从箱底取出幅地图,指着河西的渡口:34;告诉公子卬,还三城,秦赠他上等锦百匹,且允魏商入秦贸易。34;他指尖在地图上重重一点,34;若只还两城,这渡口下月就归秦了。34;
nbsp黑影消失在夜色里。卫鞅推开窗,见安邑的城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条冬眠的蛇。他忽然想起秦孝公的话:34;外交者,力也,非舌也。34;此刻才真正明白,那些能说出口的道理,都得有架在对方脖颈上的剑来撑腰。
nbsp四、朝堂上的定局
nbsp第三日的朝会比往日早了一个时辰。卫鞅走进大殿时,见群臣分成两派,东边站着主战的武将,西边立着主和的文臣,像条被劈开的河。魏王坐在榻上,眼下有浓重的青黑——想必昨夜争论了通宵。
nbsp34;秦使,34;魏王的声音带着疲惫,34;孤与群臣商议,愿还河西二城,秦需赠粮三十万石。34;
nbsp34;两城不够。34;卫鞅上前一步,展开带来的河西地图,图上用朱砂标着秦军的布防,34;阴晋城控洛水渡口,若不还,秦兵随时可断魏粮道。34;他忽然提高声音,34;何况,秦去年在河西救魏民三万,免其为奴,魏王难道不该谢?34;
nbsp这话戳中了魏王的痛处——那些魏民本是逃荒到秦的,按旧法当为奴,却被卫鞅分给田地,如今成了秦民。此事在魏国已传得沸沸扬扬,都说34;秦法虽严,却有活路34;。
nbsp34;孤;魏王刚要开口,殿外忽然传来急报:34;秦兵已渡洛水,距安邑不足百里!34;
nbsp群臣顿时哗然。卫鞅却稳如泰山,从袖中取出最后一卷竹简:34;这是秦君的誓书,若魏还三城,秦愿与魏盟誓,十年不犯。34;他将竹简举过头顶,玄色的衣袖在晨光里展开,34;否则,今日午时,秦兵就到城下了。34;
nbsp香炉里的烟笔直升起,像道无形的界碑。魏王盯着竹简上秦孝公的玺印,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秦献公在河西战死时,也曾派使者来求和,那时的魏君只当是笑话。可如今,那笑话竟长成了能撼动魏国的大树。
nbsp34;准。34;魏王的声音轻得像叹息,34;还阴晋、临晋、元里三城,秦赠粮二十万石,盟誓十年。34;
nbsp卫鞅接过魏王的回书,玺印盖在34;魏34;字上,红得像血。他转身走出大殿时,见阶下的玉磬被风撞得轻响,像在为这场迟来的归还敲出尾声。
nbsp五、归途上的新声
nbsp离开安邑那日,春风正暖。卫鞅的车队里多了辆牛车,装着魏王的盟书和河西三城的户籍册。路过阴晋城时,守将已换成秦军,见了他翻身下马,甲胄在阳光下闪着亮——那甲是新法推行后,用新冶铁术打造的,比魏甲轻三成,却更坚固。
nbsp34;左庶长,百姓们在城外候着。34;守将指着道旁的人群。那些人里,有去年从魏逃来的农夫,有在秦军里立了功的士卒,还有捧着新麦的老秦人,见了车队都跪下来,山呼34;秦君万岁34;。
nbsp赵二牛也在人群里,他去年用卖余粮的钱买了头牛,如今牵着牛犊来谢。34;商君,俺家今年能缴上等粮五石了!34;他手里捧着个陶罐,里面是新磨的粟米,黄澄澄的像堆碎金。
nbsp卫鞅接过陶罐,指尖触到温热的陶壁。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是新编的《河西谣》:34;洛水流,秦地广,河西归,民安康。34;他忽然想起出使前,秦孝公站在栎阳城头说:34;百年之后,秦民若还记着今日,变法便值了。34;
nbsp车队过函谷关时,关隘上的秦军正在换旗。旧的魏旗被降下来,新的秦旗升上去,玄色的旗面在风中舒展,像片铺开的秦地沃土。卫鞅勒住马,回望河西的方向,阳光落在刚翻过的土地上,泛着湿润的光泽——那是属于秦国的颜色,是用新法的犁铧,在旧时代的荒原上,耕出的第一片希望。
nbsp车轮碾过新修的驰道,发出平稳的声响。卫鞅知道,这场外交的胜利,不过是秦国东出的第一步。前路还有更多的关隘要闯,更多的旧俗要破,但此刻,听着身后越来越远的《河西谣》,他忽然觉得,那些藏在法典里的字句,那些刻在田埂上的阡陌,都已长出了能抗住风雨的根。
喜欢。
第340集:外交的突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