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薄荷绿豆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34;辛凉泻火。34;我温声解释,34;绿豆解毒,薄荷散热,最宜夏月食用。34;
nbsp半盏茶后,他摸着咽喉讶然:34;奇怪...这灼痛...竟消了些;
nbsp这段插曲被小林绘入《江南消夏录》。最惊喜的是位从钱塘来的老郎中,他带着医案来讨教:34;此糕正合书生心火上炎之症。34;
nbsp次日,药膳馆来了几位赶考的学子,个个面红耳赤。为首的老廪生摇着蒲扇:34;这些后生...苦夏难熬...文章都写不下去;
nbsp34;试试这个。34;我端出改良版,添了少许金银花露和淡竹叶,34;清心消暑糕34;,午时含服最佳。34;
nbsp旬日后回访,烦热、咽痛、口疮皆见轻减。最显效的是位长期口舌生疮的寒门学子,竟能安坐读书三个时辰。
nbsp34;这不合医理!34;某位太医署的院使摇头,34;区区米糕,怎能清心火?34;
nbsp34;江南读书人,自有一套消暑之法。34;我翻开《儒门事亲》,34;《食疗本草》说39;绿豆解热,薄荷醒脑,一清一透也39;。34;
nbsp此事在杏林引发热议。夏至节气,药膳馆举办了34;江南消夏糕雅集34;。最令人称奇的是位老翰林的记录——其孙连食此糕三月,十年口疮竟愈。
nbsp34;绿豆皂苷能解毒。34;
nbsp34;薄荷脑可散热。34;
nbsp34;竹蒸笼的特殊凉气有宁神之效。34;
nbsp最精妙的发现来自一位隐士,他指出此糕暗合34;热者寒之34;的医理。
nbsp质疑声中,有位游方道人尝了糕后大笑:34;何必究其医理?书生吃着清凉,便是良方!34;
nbsp随着暑深,我们推出34;江南消夏糕34;:小暑加莲芯,大暑入西瓜翠衣,立秋添麦冬。不讲究配伍理论,只求应时应景。
nbsp最动人的是位老秀才,他送来手抄的《心经》:34;这块糕,让我想起了少年时在蕉窗下读书的清凉。34;
nbsp小暑那日,那位钱塘郎中带着弟子来访:34;求教此糕古法。34;我教他们辨认好薄荷:要叶厚色深,掐之出汁。有位学子突然哽咽:34;这味道...像极了恩师消夏时分的茶点;
nbsp暮色中,药膳馆的蒸笼仍飘着清凉。程明整理着食客记录,小林描绘着新的糕样,郑淮安则在院中翻晒新编的竹笼。糕香混着书卷气,在江南的夏夜中轻轻浮动。
nbsp这香气里,仿佛又见祖母的身影。她常说:34;消夏的糕点,是要就着诗文慢慢品的。34;如今看来,这块应时的糕点里,藏着最温柔的医道——不必苦口良药,只需一块能让人静心读书的清凉。
nbsp窗外,流萤点点,星河渐明。明日又有新的34;暑热客34;要来,新的故事要写。而这一块清凉,将继续诉说着江南最含蓄的养生之道:最好的消暑药,是让人重拾笔墨;最真的调理,不过是教人记起读书的清凉。
喜欢。
第216章 薄荷绿豆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