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药膳学徒手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深褐色的表皮上凝结着细小的白色结晶。34;这是柑油晶,34;陈师傅捏起一片对着光,34;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茶枝柑,在特定湿度下陈化十五年以上才会出现。34;他让我对比着闻新会陈皮和普通陈皮,前者醇厚的药香里果然藏着若有若无的薄荷凉意。

    nbsp实际操作时我闹了笑话。照着笔记往鸡汤里加了两片当归,结果整锅汤都染上了苦涩。34;药材下锅要讲究时机。34;陈师傅往汤里扔了颗去核红枣补救,34;当归得在最后半小时放,就像中药里的39;使药39;,负责引路而不抢味。34;他教我用筷子蘸汤滴在桑皮纸上,晕开的油圈如果边缘清晰,说明火候刚好;若是模糊一片,就意味着药材成分还没完全释放。窗外的雨突然下大了,雨滴敲打着瓦片,和砂锅里汤水的翻滚声奇妙地共鸣着。

    nbsp傍晚来了位老顾客,是附近医院的西医。陈师傅从紫砂罐里舀出配好的汤料包,茯苓和薏米的比例比平常多了一成。34;张医生最近湿气重,34;他头也不抬地调整着配方,34;你们用抗生素的人,脾胃都比常人虚三分。34;我这才注意到药柜最下层那些牛皮纸包,上面用毛笔写着34;化疗后专用痛风调理34;等字样。陈师傅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数百个顾客的体质变化,最早的日期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34;那个总来喝天麻鱼头汤的教授,34;他指着八三年的记录,34;去年他女儿从美国回来,说老爷子九十岁了还能写毛笔字。34;

    nbsp临走前,陈师傅让我试着配一道适合梅雨季节的汤。我战战兢兢地取了赤小豆、粉葛和半片陈皮,他却往里面添了两片鲜紫苏。34;外行人只知道祛湿,34;他用草绳扎紧汤料包,34;却忘了湿气重的人,脾胃就像泡发的木耳,得先用辛香的东西把毛孔打开。34;雨后的月光漫过天井,照在晾晒着的药材上,那些弯曲的党参须在青石板上投下宛如古老文字的阴影。陈师傅把一盏温热的五指毛桃茶塞进我手里,茶汤在瓷杯里晃动的样子,像极了白天那锅尚未完成的药膳。

    喜欢。

第123章 药膳学徒手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