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赵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光和七年的深秋,常山郡真定县的枫叶红透了太行山脉的余脉。
nbsp城南的赵氏宅院里,十六岁的赵嫣正跪在织机前,将最后一缕丝线穿过经纱。
nbsp案上的青铜镜映出她素色的襦裙,也映出窗外渐紧的秋风——那风里带着乱世的气息,像极了父亲临终前说的34;山雨欲来34;。
nbsp赵家原是真定望族,祖上曾追随汉武帝征战匈奴,传至赵嫣父亲这辈,虽已不复往日荣光,却仍保留着武将世家的风骨。
nbsp父亲赵昂是郡里的议曹从事,平日里教女儿读兵法、练骑射,常说:34;女子未必不如男,乱世之中,技多不压身。34;
nbsp这日午后,赵嫣正在后院练习枪法,忽闻前院喧哗。
nbsp她收枪回屋,见父亲正与几个戴头巾的汉子低声交谈,案上摊着一幅残破的舆图,上面用朱砂圈着34;巨鹿34;二字。
nbsp34;张角的黄巾军已攻破巨鹿,怕是要波及常山。34;一个络腮胡汉子捶着案几,34;赵兄,你我相识多年,不如带着族人投军去,总好过在家坐以待毙。34;
nbsp父亲摇头:34;郡府还未下令,贸然行动只会引发恐慌。34;
nbsp他瞥见门口的女儿,话锋一转,34;嫣儿,去把库房里的甲胄取出来擦拭干净。34;
nbsp赵嫣应声而去,心里却已明白了七八分。
nbsp近来街头巷尾都在传,黄巾贼34;裹黄巾,称天使,烧官府,杀长吏34;,父亲与这些江湖义士的密谈,定是为了防备不测。
nbsp夜里,她听见父亲在书房叹气。34;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巾之乱也是被逼出来的。34;
nbsp母亲的声音带着忧虑,34;只是咱们家就嫣儿一个女儿,若是乱起来;
nbsp34;我已托人将她送往幽州的姑母家。34;父亲沉声道,34;那里有公孙瓒的骑兵,或许能保平安。34;
nbsp赵嫣躲在门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nbsp她想起父亲教她的《孙子兵法》,想起自己能拉开三石弓的臂力,忽然推门而入:34;爹,我不走。真定是赵家的根,女儿要留下来与您共守。34;
nbsp父亲看着女儿眼中的倔强,恍惚间想起亡妻临终的嘱托:34;这孩子有股韧劲儿,将来必成大器。34;
nbsp他沉默半晌,从墙上摘下一柄短剑——剑鞘上刻着34;保家34;二字,是祖上传下的遗物。
nbsp这柄39;青萍39;剑,你带着。34;父亲将剑塞进女儿手中,34;记住,乱世之中,保全自身不是怯懦,能忍辱负重才是真勇。34;
nbsp三日后,黄巾军果然兵临真定城下。
nbsp城楼上,赵嫣穿着父亲改小的皮甲,与士兵们一同搬运滚石。
nbsp她看见城下的黄巾贼头裹黄巾,手持简陋的兵器,里面竟有不少面黄肌瘦的百姓,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
nbsp34;放箭!34;郡太守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落下。
nbsp赵嫣张弓搭箭,却迟迟没有松开手指——那些人虽为贼寇,也是被逼无奈的可怜人。
nbsp34;犹豫什么!34;父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34;他们破城之后,可不会怜惜你我!34;
nbsp赵嫣闭眼射出一箭,正中一个黄巾小头目的肩窝。
nbsp那人惨叫着倒下,周围的贼众顿时骚动起来。
nbsp她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手,忽然明白父亲说的34;忍辱负重34;——有些时候,慈悲只会成为致命的软肋。
nbsp真定保卫战打了七日,黄巾军终因粮草不济退去。
nbsp城破的前夜,父亲为了掩护百姓转移,身中数箭,死在城门下。
nbsp弥留之际,他攥着赵嫣的手,只说了三个字:34;活下去。34;
nbsp安葬父亲后,赵嫣变卖了家产,带着十几个愿意追随的家丁,踏上了前往幽州的路。
nbsp临行前,她站在父亲的坟前,将青萍剑拔出半截,寒光映着她含泪却坚毅的脸:34;爹,女儿不仅要活下去,还要让赵家的名字,在这乱世中重新光耀。34;
nbsp中平五年的幽州,朔风卷着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
nbsp赵嫣牵着瘦马站在蓟县的城门前,看着34;渔阳突骑34;的骑兵呼啸而过,甲胄上的霜花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这是她抵达幽州的第三个月,姑母家已被公孙瓒征为军属,她则凭着一手好箭法,成了公孙瓒麾下34;白马义从34;的随营女眷,负责传递军情文书。
nbsp34;赵姑娘,公孙将军让你去帅帐一趟。34;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nbsp赵嫣整理好衣襟,快步走向中军大帐。
nbsp帐内灯火通明,公孙瓒正与诸将商议军情,案上的舆图标注着鲜卑与乌桓的部落分布。见她进来,公孙瓒指了指舆图:34;听闻你父亲曾在常山郡绘制过山川图,可知如何从渔阳奇袭乌桓的柳城?34;
nbsp这一问出乎赵嫣意料,却也正中她下怀。
nbsp她上前一步,指着舆图上的一处山谷:34;此处名为39;断云谷39;,夏季山洪频发,乌桓人必不设防。若从这里出奇兵,三日便可抵达柳城。34;
nbsp帐内诸将哗然。34;一个女子懂得什么军事?34;副将严纲嗤笑道,34;断云谷根本无路可走!34;
nbsp34;我父亲的笔记里记载过。34;赵嫣不卑不亢,34;建和三年,乌桓王丘力居曾从断云谷出兵劫掠渔阳,可见此路可行。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她取过笔墨,在舆图上勾勒出具体路线,34;只需避开汛期,用羊皮筏渡过溪流,便能直插柳城后方。34;
nbsp公孙瓒看着她清晰的思路,又想起她父亲赵昂曾是北疆有名的地理学家,不禁点头:34;说得有理。严纲,你带三千骑兵,按赵姑娘说的路线行进。34;
nbsp严纲虽不服气,却不敢违令。
nbsp临行前,他故意刁难:34;赵姑娘既如此熟悉地形,不如随我同去?34;
nbsp赵嫣毫不犹豫:34;愿往。34;
nbsp断云谷的行军比预想中更艰难。
nbsp谷内荆棘丛生,溪流湍急,有士兵抱怨不该听信女子之言。
nbsp赵嫣却沉默着拔出青萍剑,斩除挡路的藤蔓,甚至亲自试水深浅。
nbsp行至一处悬崖,她见士兵们畏缩不前,竟第一个攀着岩石爬了上去,在崖顶放下绳索。
nbsp严纲看在眼里,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34;赵姑娘,你这身手,比许多汉子都强。34;
nbsp34;乱世之中,女子若不强,早就成了路边枯骨。34;赵嫣擦拭着剑上的血迹,34;我只求将军能大胜而归,让幽州百姓少受些劫掠之苦。34;
nbsp三日后,大军果然抵达柳城近郊。
nbsp乌桓人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仅带着少数亲卫逃脱。
nbsp缴获的牛羊马匹堆积如山,严纲在庆功宴上,亲自为赵嫣斟酒:34;姑娘的智谋,严纲佩服。34;
nbsp赵嫣接过酒杯,却没有饮下:34;我有一事相求。34;
nbsp她取出父亲绘制的《北疆舆图》,34;常山的族人还在受苦,恳请将军奏请朝廷,派兵收复失地。34;
nbsp公孙瓒得知此事,对赵嫣愈发器重,不仅上奏朝廷为赵家平反,还让她担任34;记室令史34;,负责整理军中文书。
nbsp在白马义从的营地里,这个穿皮甲、配短剑的女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她能在帐中草拟檄文,也能在演武场弯弓射雕,连公孙瓒都常说:34;我麾下诸将,论心细如发,无人能及赵嫣。34;
nbsp初平二年,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大战。
nbsp战前,赵嫣根据俘虏的供词,绘制出袁绍军的布防图,指出其左翼是麴义的先登死士,战力最强,右翼则是新招募的流民,防备薄弱。
nbsp34;将军可佯攻左翼,吸引敌军主力,再派精锐奇袭右翼。34;
nbsp她在帐中推演,34;麴义虽勇,却性情急躁,必倾巢而出,届时中军空虚,便是破敌之机。34;
nbsp公孙瓒依计行事,果然大胜。
nbsp战后清点战利品时,士兵从袁绍的辎重营里搜出一箱书信,全是朝中大臣与袁绍的密函。
nbsp诸将都主张公开这些信件以打击袁绍声望,赵嫣却道:34;乱世之中,人心易变。不如将信件全部烧毁,示以宽容,或许能让那些摇摆不定者归附。34;
nbsp公孙瓒起初犹豫,最终还是采纳了她的建议。
nbsp消息传开,果然有不少郡县倒戈归顺。
nbsp有人不解,赵嫣解释道:34;兵法云39;不战而屈人之兵39;,烧毁信件看似示弱,实则是收服人心的上策。34;
nbsp这年深秋,赵嫣收到常山传来的消息:姑母已带着族人重返真定,重建家园。
nbsp她站在幽州的城楼上,望着南飞的雁群,忽然想起父亲教她的《诗经》:3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34;
nbsp她想,这乱世的风雨再大,只要人心不散,总有云开月明的一天。
nbsp兴平元年,公孙瓒在易京修筑高楼,囤积粮草,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意进取。
nbsp赵嫣看着帐中堆积如山的文书,许多郡县的求援信都被搁置,心里渐渐生出忧虑。
nbsp34;将军,袁绍已吞并冀州,下一步必攻易京。34;
nbsp她拿着探报进言,34;咱们应主动出击,联合黑山军夹击,否则只会坐以待毙。34;
nbsp公孙瓒却抚摸着新得的美人,不耐烦地挥手:34;我有易京楼,楼高十丈,粮可支三年,袁绍奈我何?34;
nbsp赵嫣还想再劝,却被严纲拉住。34;姑娘别再说了,将军近来只信卜筮之言。34;严纲低声道,34;昨日他还让道士作法,说能让袁绍的军队不战自溃。34;
nbsp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34;白马将军34;变得如此昏聩,赵嫣的心一点点冷下去。
nbsp她想起父亲说的34;良禽择木而栖34;,开始暗中联络那些仍有血性的将领,为将来做打算。
nbsp这年冬天,袁绍果然围攻易京。
nbsp公孙瓒被困在高楼里,竟下令34;敢出战者斩34;,眼睁睁看着外围的营寨被一一攻破。
nbsp赵嫣冒着箭雨登上城楼,见袁绍军在城外筑起土山,架设云梯,急得对守城将士大喊:34;放火箭!用滚石砸!34;
nbsp有士兵犹豫:34;将军下令不许出战;
nbsp34;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34;赵嫣拔出青萍剑,亲自点燃火箭,34;难道要等城破后,让妻儿老小都沦为俘虏吗?34;
nbsp士兵们被她的气势感染,纷纷拿起武器抵抗。
nbsp激战中,一支流矢射中赵嫣的左臂,她咬牙拔出箭簇,用布条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
nbsp严纲带人赶来支援,见她血染征袍,急道:34;姑娘快下去休息!这里有我!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34;城不破,我不退!34;赵嫣的声音因失血有些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34;你带一队人从地道出去,绕到敌军后方放火,我在正面牵制!34;
nbsp这是她们在界桥之战中用过的战术,严纲立刻领会,带着亲卫消失在地道入口。
nbsp赵嫣则登上望楼,用红旗指挥调度:红旗指东,箭雨便向东射;黄旗挥西,滚石便向西砸。袁绍的攻势竟真的被暂时遏制。
nbsp然而大势已去。
nbsp三日后,易京的地道被袁军挖通,高楼最终陷落。
nbsp公孙瓒自焚而死,死前望着火光中的赵嫣,忽然喊道:34
第240章 赵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