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5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格律所能衡量、所能束缚?!”

    nbsp“古今词章,写风花雪月者多如牛毛,写宴饮欢歌者车载斗量。可写出这等筋骨的,能有几人?”

    nbsp“韩龙图不拘格律,是因为这词里的东西,比格律更重!他写的是戏子,却道尽了天下人的肝胆!这等词,若还要拿《词律》来框,那便是本末倒置!”

    nbsp“尔等只知纠缠于皮毛格律,可曾看到这词中流淌的赤诚热血?可曾感受到这字里行间的家国之忧?与这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相比,那些细微末节的格律之失,何足道哉!”

    nbsp说到这里,那些个酸儒又开口,道:“诗词之格律,乃千年传承,若因求新求变而弃之不顾,恐失诗词之根本。”

    nbsp老儒生听到这里就直接笑了——这话不就是自己当时和和韩执论道的时候说的吗?他开口道:“这个问题,老朽当时也曾问过韩龙与,但是你们可知——韩龙图当时如何回答老朽的吗?”

    nbsp众人面面相觑,都摇头,催促这老儒生快说。

    nbsp老儒生道:“这天下是会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天下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中,有动就有变。诗词之道岂能效法刻舟求剑?”

    nbsp陈师师此时也是开口声援老儒生,道:“亘古星汉,斗转星移,可曾固守一隅?昨日之天象,岂是今日之天象?”

    nbsp“师师娘子说的不错——山川在移,江河在易,草木在枯荣,生民繁衍,王朝兴替!此乃天地运行之至理!”

    nbsp“艄公摇橹,眼中尚有山河;如见市井巷陌,贩夫走卒,胸中亦有丘壑!忧国之思,岂是官袍加身者独有?赤胆忠心,岂是庙堂之上方可言说?”

    nbsp此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来,带着好奇与敬重:“敢问老丈贵姓?”

    nbsp“免贵,姓郑,单名一个獬。”

    nbsp“竟是郑学士当面!难怪见识不凡!”“原来是韩龙图的同年!怪道如此了解韩龙图作词的心气!”

    nbsp那几个先前质疑格律的酸儒更是面皮发烫,讪讪地缩回了人群里。郑獬的身份和掷地有声的评语,彻底压服了那些迂腐的质疑。探花郎兼集贤院学士的背书,份量非同小可。

    nbsp赵香香则兴奋地轻轻跺了下脚,凑到陈师师耳边,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雀跃:“师师姊姊!成了!郑学士这一开口,可比我们说一百句都管用!看谁还敢说三道四!”

    nbsp雅间内,韩执和苏轸自然也听到了楼下的喧哗与郑獬的自报家门。韩执先是一愣,随即恍然,解释道:“原来是郑同年。当年琼林宴上,为文词之道与我争得面红耳赤,不曾想今日倒是他替我解了围。”

    nbsp苏轸温婉一笑,眼中带着了然:“郑学士性情刚直,学问渊博,他既出此言,便是真心认可此词的价值。官人这首《赤伶》,想必是入了人家的心里。”

    nbsp“‘位卑未敢忘忧国!此一句,道尽士人本分,振聋发聩!韩龙图之才,不在格律之精巧,而在胸襟之浩荡,立意之高远!此词一出,汴京词坛,当有新风矣!”

    nbsp“老朽当时有幸于琼林宴上二听《戒网》,只感风花雪月、爱恨离别,但是今日这《赤伶》——无关蒙学,无关人情,当是远超《戒网》一曲。”

    喜欢。

第475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