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 千古奇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露声色,甚至于他们在此等关系到国本的要事上都没有跟两位枢密使王德用和狄青商量过,至于那些参知政事和枢密副使就更是毫不知情。也就是说,在建议皇帝立储这件事情上,两府大臣内部就只是文彦博和富弼两人在一块玩,别的人根本不得与闻。

    nbsp枢密使王德用在得知此事后不禁是苦笑不已,他这才发现自己身为掌管军机的大宋枢密使在立储这等大事上竟然被人给完全无视了。同时,王德用也认为当下册立皇太子有些不合时宜,他“合掌加额”对身边人说道:“如果现在册立太子,那么将置陛下于何地?”

    nbsp王德用的意思就是他反对当下册立太子,尤其是赵祯刚刚大病初愈,臣子们集体呼吁他早立太子无疑就是对他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作为君王,赵祯在自尊心上面肯定受不了这些。王德用这话也不知怎么就被传到了翰林学士欧阳修的耳朵里,欧阳修为此而大惊,他颇为有些不敬地说道:“王德用这个老衙官他懂个啥?”

    nbsp从这话里我们能够清晰且直观地感受到身为文官的欧阳修对武人出身的王德用明显有些不屑,而这也是宋朝文官身上的通病——总觉得学富五车的自己比那些只识刀兵棍棒的武将高人一等。有鉴于当下群臣要求赵祯册立皇储的这股形势,欧阳修也不在乎烧一次热锅,而且以他此时在宋朝整个文坛的地位和声望以及影响力,他既然决定要参与立储就得做到极致。

    nbsp请各位注意,正是欧阳修这次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北宋的一代名将狄青被罢免了枢密使之职并在一年后含恨郁郁而亡。

    nbsp狄青是怎么死的并不存在什么争议,有争议的是到底是谁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没有人会否认欧阳修在这件事情上的始作俑者角色,但欧阳修的忠实拥趸们却对此另有说法,他们认为欧阳修的所为其实是为了保护狄青,若要怪罪的话只能怪狄青自己气量狭小,活脱脱地自己气死了自己。我们这里对这种言论暂且不做评论,也不下结论,我们就看事实。

    nbsp欧阳修这次上疏的内容篇幅很长,字数也很多,这里不做原文复述,简单总结一下:“陛下,下暴雨和发大水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如今整个京城都被雨水浸泡,皇宫也成了水中孤岛,王公大臣为了避水竞相奔走另寻别处安身,这种现象可谓世所罕见。开封作为京城尚且四处可见浮尸出于水面,中原其他各处的惨象也就可想而知,另外再加上黄河的水患现在也是愈演愈烈,眼下我大宋境内所发生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再仔细查找一下我们目前有什么隐患需要根除。这两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我们自身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皇储,而我们最大的隐患就是枢密使狄青,他不但掌控军机要害而且深得军心,此外他还颇得民心。所以,还请陛下早日确立皇储人选,另外请将狄青罢免,让他到地方上去做一个知州以防他日生变。”

    nbsp我们现在就来说欧阳修这份奏疏里最富有争议的有关于狄青的内容。为了不让人说我在蓄意抹黑伟大的文学宗师,这里原文予以呈现:臣又见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始初议者已为不可,今三四年间,外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臣前有封奏,其说甚详,具述青未是奇材,但于今世将帅中稍可称尔。虽其心不为恶,而不幸为军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nbsp相信这些并不深奥和晦涩的内容基本上每个人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在欧阳修的眼里和心目中,一生历经大小数十战且凭借军功由一个低级军官做到一路都部署的狄青不过尔尔,搅动岭南长达半年并让宋朝的一众文官和几员勇将都折戟沉沙的侬智高何等猖狂,但狄青一战就将其扫灭,可这样的一个人在欧阳修嘴里却是“未是其材”,也不过是“稍可称尔”。真的很想请问欧阳大宗师:作为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你有什么资格说狄青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不过尔尔?

    nbsp另外,狄青为军士所喜竟然是一种“不幸”,那么他为军士所恶岂不是就成了一件幸事?这是什么逻辑和鬼才思维?身为军事将领和统帅,深得军心的将领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大锅,更是可能会危害社稷安危,那意思就是说不得军心的将领反而会得到朝廷的奖赏继而招来富贵?反而会成为维护社稷的柱石?请恕我直言,狄青即使会招来大祸也是拜你欧阳修这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的君子所赐。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倘若欧阳修与岳飞和秦桧同处一个时代,那么岳飞恐怕也是难逃欧阳修的口诛笔伐,欧阳修扣在狄青头上的这个“存在谋反可能”的罪名与秦桧施加给岳飞的“莫须有”之罪简直就是从一个娘胎里钻出来的。

    nbsp我承认上述所言完全是基于我个人的主观情绪。站在一个尽可能理智和客观的立场和角度上来讲,我其实能够理解欧阳修为何要这样做。没有子嗣的皇帝患病,皇储未立,而狄青不但得军心且熟知军情,更是在京城的百姓当中深得民望。在欧阳修等文官看来,狄青在这个敏感时期如此的风光无限分明就有种赵匡胤在世的即视感,倘若赵祯哪天突然驾崩,那么狄青会不会变成第二个赵匡胤呢?

    nbsp不管别人心里对眼下的局势怎么想怎么看,至少欧阳修这种人对此是深感不安。

    喜欢。

第183章 千古奇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