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惊恐不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1056年二月,为了庆贺皇帝陛下大病初愈,宋朝的文武百官为此而在延和殿为赵祯上表称贺。可是,如果赵祯知道自己清醒过来后将要面对的是那般之多的烦心事,那么他很有可能宁愿一直疯魔下去。
nbsp首先是宰相刘沆来给赵祯告状,而他要状告的人正是首相文彦博。赵祯养病期间,文彦博大权独揽既当宰相又当皇帝,这段时间不但他的政敌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同样身为宰相的刘沆也是心有不平,这里面的东西可不是一个羡慕嫉妒加眼红所能概括得了的。
nbsp刘沆向赵祯所告发的是一桩“谋反案”。话说上月的某天晚上,开封知府王素紧急求见文彦博,但当时宫门已关,王素有天大的事也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禀告。等到天明,王素便火急火燎地入宫见到了文彦博等一众夜宿皇宫的宰辅大臣,他带来的消息是禁军当中有士卒向他举报军中有将领要举兵作乱,众人一致建议立马逮捕那名将领治罪。文彦博却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理智,他认为此时动手抓人很有可能会打草惊蛇继而导致狗急跳墙,他速召禁军殿前都指挥使许怀德问话。从许怀德口中文彦博得知被举报的这名将领是一名军中良将,许怀德对其的评价是“军中最为良谨”,而许怀德更是明确表示可担保此人绝无谋逆之心更无谋逆之举。
nbsp文彦博就此给此案定了性,此事定然是那名举报者因为私怨而借机报复。在此皇帝病急期间,如此歪风邪气必须要坚决刹住,文彦博就此大手一挥决定将那名举报者斩首示众。他环顾身边的一帮两府大臣,只见这些人全都一个劲儿地点头表示赞同。既是如此,文彦博就命人写好了判词,然后他就准备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并叫人拿着判词去杀人。就在他将要举笔之时,一旁的枢密副使王尧臣很是隐蔽地掐了一把文彦博的大腿并用眼睛斜着瞟了一眼在场的另一位宰相刘沆。
nbsp由于这天富弼因病告假,所以在场的宰相就只有文彦博和刘沆两人,王尧臣的意思就是让文彦博不要在这件事情上太过出头,要不然将来等皇帝醒来过后可能会有麻烦上身。文彦博瞬间顿悟,他转而将手中的笔递给了刘沆:“这事兹事体大,这份判词还是由老刘你来签发吧!”
nbsp刘沆这会儿也不知道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见众人都同意此事,况且文彦博身为首相却将如此重大的权力交给了自己,于是乎刘沆就有些激动得不知所措。这事可不是签名这么简单,他这一笔下去不但有人会人头落地,更重要的是,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且是最高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总之,一时脑子发热的刘沆就这么傻乎乎地把自己的名字给签了上去。
nbsp或许权力的诱惑真的会让人智商降低,刘沆当然也想当一回首相,他若要达偿所愿就得把文彦博给拍下去,而上面这件事就被刘沆视为扳倒文彦博的绝佳途径。他将此事秘密告知给了刚刚病愈的赵祯,这意思就是文彦博不但趁着赵祯患病期间大权独揽,而且还擅自做主处决了谋逆的告发者,而文彦博之所以这样做很有可能是他在杀人灭口。换言之,刘沆这是在怀疑和指控彦有谋逆篡位的嫌疑。要不然他怎么不彻查此案?要不然他为何要急匆匆地把人给杀了?
nbsp赵祯找来文彦博询问此事,可文彦博一点不慌,他回到中书省拿出当初的那份判词请赵祯过目:“陛下,你看仔细了,这上面签字的人可不是微臣,而是刘沆!”
nbsp只此一句话,文彦博把自己的嫌疑撇得干干净净,而刘沆反而因此变得里外不是人。他这时候颇像《三国演义》里对董卓刺杀未遂的曹操,可曹操在董卓惊觉之时却还可以用献刀作为冠冕堂皇的借口,他刘沆却无法在文彦博面前为自己的背后捅刀行为进行辩解和开脱。
nbsp经由此事,文彦博虽然还是像从前那样与刘沆和谐相处,但宋朝现在的这位首相大人绝不是肚子里能撑船的主儿。再者说刘沆的这盆污水可是足以让文彦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刘沆今后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
nbsp在被“首相涉嫌谋逆”的流言给吓出一身冷汗后,赵祯在这年四月被结结实实地吓了一大跳,而与他一同受到惊吓的还包括文彦博和富弼这两位宰相,这二人甚至是被吓得魂不附体。怎么了?因为黄河又决口了!准确地说,不是黄河决口了,而是已经被成功堵塞的决口又被冲开了!
nbsp文彦博和富弼之所以被吓得魂不附体,原因就在于我们这里所说的事其实就是李仲昌的六塔河治河方案。也就是说,欧阳修几个月前的预言成为了现实。
nbsp先来说具体的事件。
nbsp在李仲昌的亲自监督和指挥下,数十万民夫和士兵经过将近四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公元1056年4月1日这天成功地将黄河在商胡口地段的决口给堵上了。不得不说,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成功地将宽度近一千米的黄河决口给堵上堪称一个超级奇迹,由于是堵塞黄河改道的决口,此举其实就是相当于将整条黄河给拦腰截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
第182章 惊恐不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