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被迫出道[娱乐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双面姜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范简宁是个普通的高中男生,短暂的暑假过后,升入了紧张忙碌的高三。

    他就读于冰城最好的高中,功课一向很多,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什么娱乐活动。

    如果非要说有,大概是每天晚上12点做完错题摘录后,会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再去睡觉。

    正处在青春期的男生精力旺盛,对睡眠的需求并不算多。

    他看的书其实都来自于一张书单,那是由迟念的一个大粉专门从迟念的各种采访里搜罗出来的,几乎涵盖了迟念在各式访谈中重点或不经意提到的所有书目。

    迟念没有营销过文艺人设,但是对她了解还算多的粉丝都知道迟念的阅读量很大。

    高三第一学期开学前一周,范简宁自觉地把手机锁在抽屉里,同时照着迟念的书单,在图书电商的网站把他没读过的书目各买了一本,数量大概在六十笨左右,他估算过,以他的阅读速度,刚好够他看到高考结束。

    最近读的这本却是在街边新买的,有一天晚自习结束刚好赶上学府路上卖二手书的书摊收摊,非常幸运地淘到了一本在199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里尔克诗选》。

    他之前网购的版本是最近新出的,译笔很差。

    在旧书摊上能翻到一个老版本,自然让他心情愉悦。

    这正是在买书的时候,范简宁遇见了一个有些奇妙的人。

    和旧书摊挨着的是一个卖茶叶蛋和苞米的小摊子。

    让范简宁觉得奇妙的人就是这个摊子的主人,她在大晚上用花头巾裹住头和脸,戴着一副粗框茶色镜,穿件廉价的白色半袖衫和一条洗的发白的蓝色牛仔裤,脚上则蹬着一双黑色厚地人字拖。

    一打眼望过去,只有露出来的手臂和脚的肤色让人注意,因为她肤色很白,而且人很瘦。

    不过东北姑娘很多都盘靓条顺,高白瘦的好看身影,一到夏天,满大街都是。

    真正让范简宁注意到她,是因为买书的时候她插了句话。

    “绿原译的也一般,里尔克的诗,我觉得最好的译者是冯至。”

    当时天色已经很晚了,范简宁急着回家,只觉得这个人声音好听,而且听起来似乎有些耳熟,好像他以前在什么地方听过她讲话似的。

    只听声音,她年纪应该不大才对,最多不会超过25岁,范简宁在心里猜测。

    给旧书摊的大爷五块钱,把书放进书包,范简宁骑上自行车回家了。

    那天晚上,范简宁写完卷子,又订正一遍错题,打开买回来的旧书,看见书的扉页,突然愣住了。

    这本《里尔克诗选》的译者赫然就是那个女声说过的绿原。

    那冯至是谁?

    范简宁好奇心上来了,手机被他锁抽屉里了,不想为了小事破戒,于是专门大半夜开电脑去查。

    查出来冯至是中国近代最优秀的抒情诗诗人,但是已经差不多已经快被遗忘了。

    一个买茶叶蛋和苞米谋生的女人,居然懂诗,这可太有意思了。

    让范简宁想起了以前看过的电影《刺猬的优雅》。

    难不成让他遇见了一个中国版“荷妮”?

    自那天以后,范简宁每天下自习都会去那个旧书摊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人,只有旧书摊出现的时候,那个女人才出现。

    可看摊的大爷却不跟女人讲话。

    今天很凑巧,旧书摊在。

    女人自然也在,她没穿牛仔裤了,换了条大花裙子,依然土的掉渣。

    “美女,整两个茶叶蛋呗?”

    东北话的腔调闻名全国,但其实冰城人讲话除话没有辽省那边那么重的口音,他们发音很正,非常多的人说的其实事一口不带儿化音的标准普通话。

    一锅茶叶蛋,买到这时候还有大半锅,范简宁不知道这女人到底靠什么维生。

    “你们东北人真有意思,管谁都叫美女,你又看不见我的脸,万一我长的特别丑,也能叫得出口?”

    “这叫尊敬,而且不管好不好看,被人喊美女,被叫的那个人肯定心情好。美女,要不你把头巾解开吧,捂着不嫌热啊?”

    “算了,我皮肤有问题,别吓着你。最近读到哪儿了?”

    这是在问他读《里尔克诗选》的进度,他就是靠着这个跟女人搭上话的。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最喜欢哪一句?”

    “万物静默,但即使在蓄意的沉默之中也出现过新的开端,征兆和转折。你呢?”

    “什么是你最痛苦的经验,若得尝饮之苦,就化为酒。”

    女人说罢,把两枚茶叶蛋放在一只油纸袋里递给他。

    真是个古怪的人,连塑料袋都不用。

    他们俩的对话仅止于此,范简宁借着买东西的机会跟人搭讪几句,他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跟一个卖茶叶蛋的谈诗。

    大概是因为平日里的读书生活太无聊了吧。

    温薰的夜风吹过,女人的裙子被吹起一角,露出了骨肉匀亭的小腿。

    腿倒是好看,范简宁心里想着,在夏夜的晚风里蹬车离开。

    不知怎的,鬼使神差中,他又回头看了一眼。

    女人正好摘下了她老是戴着的茶色镜,一双眼睛,明眸善睐,清亮如水。

    她肯定是在骗人,有这样一双眼睛的人,不仅不会丑,还应该很漂亮。

    当的起被叫一声美女。

    范简宁莫名觉得自己似乎参与了一个故事,可惜角色只是个不明所以的路人甲。

    ――――――――――――――――

    送走卖茶叶蛋的高中生,迟念打算收摊了。

    今天的东西又没买完。

    “姜叔,您走不走啊?走的话,带点鸡蛋和苞米回去吧,哦,我这儿还有几根火腿肠没卖完呢,您就当吃夜宵了。” m.a

    守着旧书摊的大爷闻言瞅了瞅迟念,打量她这副不伦不类的打扮。

    摇摇头,说话道:“姑娘,你说你这是何必呢?要拍电影就去拍,我又没有意见,我闺女的事情你去问她的什么教练啊,队友啊,他们知道的肯定比我还清楚呢。”

    “可您是她父亲啊,别的人再了解她,也比不上您。我不是想从您嘴里套东西,我就是想知道,您眼里的您女儿是个什么样的人。您可怜可怜我,我在冰城待了快有四个月了,我就想拍部好电影出来。”

    大爷头发花白,脸上皱纹横生,一边收拾着旧书,一边对着迟念说道:“算了,你想问什么就问吧,人走了有十年了,我再不说,我自己都要忘了。别人怎么跟你讲她的?”

    别人怎么讲姜离的?

    迟念思索,最完整的故事来自于郑济生。

    郑济生来的那天,迟念请他去冰城最好的俄式餐厅吃饭。

    用完饭,等甜点的功夫,郑济生开始了他的故事。

    花滑不是一个人人都滑得起项目。

    教练,冰场,冰鞋,服装,节目编制费,都不便宜。

    即使是姜离和郑济生开始滑冰的那个年代,有国家掏钱搞举国体制,滑职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郑济生他爸做二道贩子起家,靠在边境上搞中俄贸易发了财,钱多烧手,觉得应该让儿子接受一下艺术的熏陶。

    而东北地区历来是冰上项目的人才选拔重镇,很多项目在当地都很热门。

    花滑当时有点儿热度,而且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这项目很高雅,于是郑济生就被送去学花滑了。

    姜离不一样

第74章 双面姜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