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赤潮覆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4章 政治(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如此豆选之制,民众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对策、共同商议,每解决一个问题,民众对还政于民之理解便深一分,对权利之认识便进一步,譬如学步稚子,初时蹒跚,渐次稳健,还政于民实践亦是如此,初行时容有不足,然在实践中日臻完善。”

    nbsp“谢公总以此番北伐失利为例,倡导所谓‘民智不足之论,然则‘民智是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吗?显然不是的,红营豆选之制从初时之粗糙发展至今,已经完全证明了,群众百姓是会在教训之中总结经验、是会自我成长的,此番北伐失利,确有群情汹汹裹挟鼓噪之故,但群众百姓难道就完全不会从中吸取教训?”

    nbsp“还政于民的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学堂,让民众在行使权利中学会如何行使权利,在参与治理中明白如何治理,百姓在选举中学会权衡利益,代表在议政中学会协商妥协,群众在监督中学会权利义务统一,红营的‘还政于民,正是基于这一基础,除了这豆选之制,红营的新法定规,亦是明证!”

    nbsp“谢公也该知晓,红营每有新法新规,皆予事先公式,普通百姓,无论是士林名家,还是贩夫走卒,皆可就草案向红营提出征询和意见,不知谢公有没有关注过,自红营入江南以来,新设一百零三条新法,皆公开征询展示,江宁城民提出三千七百一十二条建议,其中共有三百七十七条被采纳补充入新法之中或为新法修改之依据。”

    nbsp黄宗羲语气渐转锐利,仿佛一把锋锐的手术刀,在解剖着谢文洊话语中的谬误:“谢公所谓‘民智不足之论,乃将文化程度等同政治能力,某以为,此见未免失之偏颇,政治之核心在于利益表达与权力制衡,非关知识多寡。”

    nbsp“一个农夫或许不识字,但他清楚地知道谁能为村里修好道路,谁能公平分配灌溉用水,这种基于切身利益的政治判断,往往比空谈圣贤之道更为实在。红营行豆选制,便从来就没有因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对选民有差异之分,豆票涂色以区分候选之人,便是为方便文盲投选的举措之一,此足以证明百姓参政之障碍,并不受学识所限,完全可以靠制度创新予以解决。”

    nbsp“再者,谢公指责百姓短视、愚昧,然则百姓群众是天生就短视愚昧的吗?显然不是!实际上,许多百姓于生活之中磨砺出来得经验,比我们这些名家大儒从书本之中得来的知识,反倒更加的接近于真理,因此红营才提倡‘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告诫我们这些名家大儒,不能死读书,一定要走进群众百姓之中,和他们一起去实践。”

    nbsp“百姓的短视愚昧,其实根源于两条,其一在于信息获取不足,其二便是知识水平不足以撑起对复杂现实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所以,红营要办报纸、搞戏班,要搞政务公开公示、要公开征询展示问政于民,这便是给予百姓群众充足的信息。”

  &n

第1074章 政治(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