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我们的内核是建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办公室里扎下了根。堆满资料的会议桌上,两台笔记本电脑相对而放,一旁的白板被写得密密麻麻。

    nbsp最初的几天,气氛还带着些微妙的试探。赵老严谨到近乎苛刻,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溯源,每一个推论都要多重验证。方稷则思维跳跃,常常提出大胆的假设,需要赵老用经验将其拉回现实的土壤。

    nbsp“方稷啊,”赵老指着报告中的一段,“这里说‘预计可提高当地产量三倍,依据是什么?是试验数据还是理论推算?不同作物、不同地区的差异考虑了吗?”

    nbsp方稷赶紧调出后台数据:“这里是埃塞俄比亚试点区的玉米和小麦数据,这里是坦桑尼亚...”

    nbsp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那种学术争论的紧张感逐渐被一种奇妙的默契所取代。他们发现,彼此在根本目标上高度一致——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nbsp赵老拿着规划图,眉头紧锁:“如果直接在非洲推广我们的生态模式,会不会水土不服?那里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甚至病虫害种类都和我们完全不同。”

    nbsp方稷眼睛一亮:“赵老提醒得太对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搬,而要打造‘非洲版的生态农业模式。”

    nbsp他立即调出非洲农业数据库:“您看,东非适合发展抗旱型混作农业,西非可以推广农林复合系统...”

    nbsp赵老补充道:“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因素......”

    nbsp他在白板上画了两个相连的圆圈:“国内基地专注主粮和生态修复,海外基地生产饲料粮和经济作物。”

    nbsp赵老激动地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这个构想:“还可以利用季节差——北半球冬季时,南半球正是生长季,实现全年均衡供应!”

    nbsp工作中,他们发现了彼此独特的优势:

    nbsp赵老拥有几十年的人脉积累,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到非洲各国的农业专家;方稷熟悉最新的数字技术,能快速搭建模型进行模拟推演。

    nbsp赵老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方向,避免项目偏离战略目标;方稷擅长细节设计,能把宏大构想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

    nbsp更难得的是,他们都保持着科学家的纯粹——只对真理负责。

    nbsp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他们完成了一份前所未有的项目规划。

    nbsp报告提交那天,周部长看完后久久不语,最后感叹道:“这是我见过最完善、最大胆也最稳妥的海外农业合作方案。你们两个的组合,真是绝了!”

    nbsp赵老和方稷相视一笑。年龄相差二十多岁的两个人,此刻却像默契多年的老友。

    喜欢。

第351章 我们的内核是建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