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水火淬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历翻到六月时,试验田里的温度计突然爆了表。水银柱顶着玻璃管最顶端,像一柄刺向苍穹的利剑。

    nbsp34;五十三度;小东北念出这个数字时,声音飘得像一缕烟。他站在地面上顶着滚烫的热气,在地面上站了一会儿,脚上的胶鞋底已经融化,在地面上留下黏糊糊的黑色脚印。

    nbsp气象台的紧急报告在桌上堆成小山。最新一份的结论触目惊心:34;......极端高温将持续至九月,部分地区地面温度可能突破75℃。参照古气候资料,类似情况恐将成为未来十年夏季常态;

    nbsp方稷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扭曲的热浪。远处的橡胶林像被烤焦的羽毛,一片片蜷曲着坠落。更可怕的是寂静,没有蝉鸣,没有鸟叫,连风都像是从炼钢炉里吹出来的。

    nbsp34;老师!34;孙兴华撞开门,眼镜片上全是汗渍,34;刚接到消息,河南的试验田;他哽咽了一下,34;玉米晒在地上直接在烤成爆米花了;

    nbsp气象台的红色预警已经连续悬挂了三十七天。

    nbsp方稷站在试验田边,看着温度计上凝固在42℃的汞柱,脚下的土地烫得透过鞋都能感受到灼热。

    nbsp34;......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究气象模型显示,未来五年夏季极端高温天气的事件频率将增加至40%以上;播音员的声音像是被热浪扭曲了,34;......黄淮、江淮等地区地表温度预计将突破75℃历史新高;

    nbsp试验田里,本该抽穗的水稻蔫得像晒干的野菜。田垄间,焦黄的稻粒一碰就好似要全都簌簌掉落。

    nbsp更可怕的消息接踵而至。

    nbsp黄淮平原小麦减产六成,东北黑土地出现龟裂,连素来温润的江南水乡都传来稻田干涸的噩耗。电视里,农业部长嘶哑的声音回荡在全国人民的耳边:34;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nbsp高温警报的红色还未褪去,贵州的暴雨预警又染蓝了天气预报图。

    nbsp方稷盯着办公室墙上的两块电子屏,左边是西北试验田的实时监控,龟裂的土地像老人皲裂的手掌;右边是贵州传来的画面,浑黄的洪水吞噬了整座县城。

    nbsp34;这鬼天气;小辫儿扯开汗湿的衣领,露出大片泛红的皮肤,34;俺爹刚来信说,老家井水都烫手!34;

    nbsp暴雨中的贵州,景象宛如末日。

    nbsp国家的直升机轰鸣着掠过树梢,将最后一批被困群众吊离险境。堤坝上,抢险队员的胶鞋陷在泥浆里,每一步都像在拔萝卜。

    nbsp34;让开!让开!34;伴随着柴油机的轰鸣,贵州附近的挖掘机冲破雨幕。加宽的履带碾过泥泞,特制的输送带开始源源不断吐出砂石袋。

    nbsp浑浊的洪流中,隐约可见一抹橙色,是个被冲走的抢险队员,正死死抱住漂浮的树干。

    nbsp抢险队员还没反应过来,挖掘机师傅已经跳进驾驶舱。改装后的挖掘机,开入水中的巨兽一样咆哮,加长的机械臂如巨蟒般探入洪水。在即将擦肩而过的刹那,机械爪精准地钳住了那人的救生衣。

    nbsp当夜最深时,最大洪峰安然过境。

    nbsp堤坝上横七竖八躺着筋疲力尽的人们,只有挖掘机仍在不知疲倦地搬运沙袋。它们钢铁身躯上布满刮痕,液压管裸露在外,却像忠诚的老兵般坚守阵地。

    nbsp火热炙烤的三亚的大地,农机车间内挤满人,方稷刚推开会议室的门,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二十多个小伙子齐刷刷站在桌前,每张皱巴巴的请战书上都摁着鲜红的手印。 第247章 水火淬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