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查阅资料寻良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玉匣合拢的刹那,寒意被彻底封入内层。叶凌霄指尖在匣盖边缘划过,确认隔绝符纹已重新凝结。沈清璃坐在一旁,掌心玉片横置膝上,裂痕处残留的蓝光早已隐没,只余一道细线般的断口,像被无形之物咬过一口。
nbsp他抬头,声音低而稳:“不能再试了。”
nbsp她没应,只是将玉片翻转,背面朝上,指腹轻轻摩挲那道裂痕。片刻后,她闭眼,神识沉入经络,回溯方才每一次寒气导入时的波动轨迹。再睁眼时,目光落在叶凌霄身上:“我们缺的不是手法,是理解它的方式。”
nbsp叶凌霄点头,起身从背囊中取出三册典籍。最上一本封皮斑驳,字迹磨损大半,仅依稀可辨“百材”二字。他将其摊开于石面,纸页脆黄,翻动时发出细微碎响。第二本《地脉灵引》略厚,边缘刻有细密沟槽,曾因浸水而卷曲,如今虽经修复,仍无法完全展平。第三本则是手抄残卷,无名无序,仅以粗线穿孔捆扎,页角多有焦痕。
nbsp沈清璃也闭目凝神。她并未翻书,而是缓缓回溯过往所阅古籍。那些曾在安全之地短暂驻留时匆匆扫过的文字,此刻如沉石浮水,逐一浮现。她曾在一座废弃藏书阁中见过一卷残篇,置于铁匣之内,匣面无铭,仅以冰纹封印。当时只觉其文晦涩难解,未深究,如今回想,其中一句“三才互引,非静置而动,循脉而行”竟与眼前困境隐隐相契。
nbsp她睁开眼,将这句话复述出来。
nbsp叶凌霄正翻至《地脉灵引》末章,闻言顿住。那一页记载极简,仅述某地有“三石成阵,引龙息流转”,又言“位移半寸,气机全变”。他手指停在“位移”二字上,眉头微动。此前实验中,沈清璃曾将晶核前移半寸,玉片即生嗡鸣,神识受扰——与此记载竟完全吻合。
nbsp“不是巧合。”他说。
nbsp他抽出剑鞘,以鞘尖为笔,在地面划出三角结构。三枚灵针依次插入顶点,模拟刻痕布局。随后对照《地脉灵引》所述比例,调整间距。原典记载为“长七短五”,而刻痕实测为“长六短四”,虽相近,却不等同。
nbsp“比例不同。”他低语,“但角度一致。”
nbsp沈清璃盯着那三角,忽然道:“若仅靠静态排列无法触发稳定场域,是否说明激发条件另有依托?”
nbsp“你是说……环境?”
nbsp“‘循脉而行。”她重复那句残篇之语,“脉,未必是地脉,也可能是灵脉节律、气息流转,甚至是外力推动的波动序列。它需要一个‘动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摆放。”
nbsp叶凌霄沉默片刻,将《百材志》翻至“共振类灵材”章节。其中记载多为音波共鸣、寒热激荡之类,皆属双材对冲或增幅,未见三者联动之例。偶有提及“结构引动”,也仅限于阵法基石排布,与宝材本身无关。
nbsp他又翻至手抄残卷,一页页细查。终于在焦痕斑驳的一角,发现一段残文:“……凡组件之用,必依位格、顺节律、循序而启。逆则反噬,偏则崩解。”
nbsp“位格、节律、顺序。”他逐字念出,目光渐亮。
nbsp沈清璃接过残卷,仔细辨认。那几字笔迹枯瘦,似以极细兽骨刻成,力道不均,却透出一种近乎机械的严谨。她忽然想起,那铁匣中的残篇,纸张质地与这手抄卷极为相似,皆为一种罕见的寒蚕丝织纸,耐腐抗燃,多用于记载禁忌之术。
nbsp“那卷《灵枢合引录》,”她道,“可能出自同一来源。”
nbsp叶凌霄将三册典籍并列于前,开始系统梳理。他以剑鞘轻点每一页关键段落,将相关内容摘录于空白玉简。《地脉灵引》提供结构雏形,《百材志》排出药理路径,手抄残卷则提出“三位一体”框架——位格对应空间布局,节律关联时间节奏,顺序决定能量流向。
第823章 查阅资料寻良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