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棠风拂远疆,新志拓山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返回漠北的途中,林念棠特意绕路去了青云山。萧砚礼和苏清月正在“晚棠堂”整理林晚棠当年的机关图纸,见到他们,苏清月立刻端来桂花糕,笑着说:“念棠,你来得正好,小羽带着‘晚棠堂的弟子,在漠北分堂改良了‘护道机关,能自动预警风沙和可疑人员,你回去后可以去看看。”
nbsp萧砚礼则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新修订的《三地风物志》,递给林念棠:“这是我和西域、北狄的文人一起编写的,里面记了三地的历史、风俗、技艺,你把它放在各个驿站的学堂里,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我们虽地域不同,却本是一家。”
nbsp林念棠接过《三地风物志》,指尖拂过封面烫金的书名,心中满是感动——从林晚棠当年的孤军守护,到如今三地文人共着典籍,这份和平,早已不是靠武力维系的承诺,而是融入血脉的共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十月初,林念棠带着孩子们和花种回到漠北。他第一时间赶到“晚棠堂”漠北分堂,小羽正带着弟子们调试“护道机关”——机关由西域的磁铁、北狄的精铁和中原的木材制成,埋在“和平道”的地下,一旦有异常震动或风沙来袭,驿站的铜铃就会自动响起。
nbsp“林师兄,你看!”小羽按下机关的按钮,远处的驿站方向立刻传来清脆的铃声,“有了这个,商队和百姓在‘和平道上行走,就更安全了!”
nbsp林念棠点头赞许,将江南带回的“跨疆兰”种子分给小羽:“明年春天,我们把这花种在机关的旁边,让机关守护道路,兰草传递心意,既安全又温暖。”
nbsp接下来的日子,林念棠一边组织百姓在“和平道”的两端种植“跨疆兰”,一边带着《三地风物志》前往各个驿站,将书籍交给学堂的先生。在北狄部落的学堂里,左贤王看到书中记载的北狄历史,激动地握着林念棠的手:“没想到我们部落的故事,能和漠北、西域的历史写在一起,这比任何赏赐都让我们开心!”
nbsp十一月初,漠北迎来了第一场雪。林念棠站在林晚棠的墓前,将一盆刚发芽的“跨疆兰”放在墓旁,轻声说道:“林姐姐,苏前辈培育了‘跨疆兰,我们把花种在了‘和平道的两端,还编写了《三地风物志》,让三地的故事永远流传。你看,现在的漠北、西域、北狄,就像你当年期待的那样,没有战乱,只有百姓的笑脸,只有跨越山河的情谊。”
nbsp雪轻轻落在墓前的兰草芽上,仿佛为嫩芽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绒毯。林念棠站起身,望着远方的“和平道”——雪后的道路银装素裹,驿站的红灯笼在雪中格外醒目,像一串串联起温暖的星辰。他知道,这个冬天,“跨疆兰”的嫩芽会在地下积蓄力量,等到来年春天,定会绽放出跨越山河的花朵;而三地百姓的情谊,也会像这花一样,在岁月中慢慢沉淀,长成永不凋零的和平之树。
nbsp十二月中旬,林念棠收到了西域联盟的书信,说他们在“和平道”的西域端点建了一座“棠韵亭”,亭柱上刻着林晚棠的诗句“心向苍生,不以险远而却步”,还邀请他明年春天去参加亭子的落成仪式。林念棠立刻回信,说要带着北狄的阿古拉和漠北的孩子一起去,让他们在亭子里,把三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nbsp除夕那天,漠北军营张灯结彩,沈玉薇、萧砚礼、苏清月都来到了军营,和士兵们、百姓们一起守岁。篝火旁,阿古拉带着孩子们唱起了北狄的草原歌,西域的使者弹起了冬不拉,漠北的牧民跳起了传统的马刀舞,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草原。
nbsp林念棠站在篝火旁,手中握着苏慕兰送的“跨疆兰”花种,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和平的道路没有终点,就像“跨疆兰”的花种会跨越山河,他们的守护之志,也会在岁月中不断延伸,拓向更遥远的边疆,让棠风拂过每一寸土地,让新志照亮每一段征程。
nbsp夜深了,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林念棠将花种小心翼翼地收进怀中,对着篝火默默许愿:愿来年“跨疆兰”开满三地,愿三地百姓永远安康,愿林晚棠的精神,永远像这篝火一样,温暖着山河,照亮着未来。
喜欢。
第474章 棠风拂远疆,新志拓山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