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7集:仓廪实[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绑着个装麦种的布袋。

    nbsp“王婶,领了多少粟子?”赵满笑着打招呼。

    nbsp王婶转过身,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一起:“两石还多一升!周吏说我家的帛织得好,多给了一升。你呢?也领了麦种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领了两斗,”赵满指了指车辕上的布袋,“打算把新授的田都种上麦。对了,下个月的农桑课,你去不去?”

    nbsp“去!咋不去!”王婶拍了下手,“我昨儿就跟里正说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也好有个伴。”

    nbsp两人说了几句话,便各自推着车往前走。赵满看着街上热闹的景象,忽然想起十年前的日子。那时候还没变法,官府的苛捐杂税一堆,每年收的粟子刚够缴租,家里顿顿都是掺了野菜的粟饭,赵禾那时候瘦得跟根豆芽似的,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有一年闹旱灾,田里颗粒无收,官府不仅不赈灾,还照样催租,村里好几户人家都逃荒去了。

    nbsp可如今呢?官府不仅免了苛捐,还奖励耕织,种得好多授田、给爵位,缴够粟帛还有赏。家里的粟仓从来没空过,赵禾的衣裳也从打补丁的粗布,换成了新织的细布,脸上也有了肉。去年秋收的时候,他家收的粟子装了三个大囤,赵禾还在囤顶上插了根小红旗,说要让路过的人都看看。

    nbsp“阿翁,你在想啥呢?”赵禾见赵满走着走着慢了下来,拉了拉他的衣角。

    nbsp赵满回过神,低头看见孙子仰着的小脸,心里暖烘烘的:“阿翁在想,明年秋收的时候,咱们家的粟仓该装不下了,到时候得再编两个新囤。”

    nbsp赵禾眼睛一亮:“那我来编!去年王爷爷教我编囤,我编的小囤还能装半斗粟呢!”

    nbsp“好啊,”赵满笑着点头,推着车加快了脚步,“等咱们到家,先把粟子倒进仓里,再把麦种晾在院子里,下午我去田里看看麦苗,你在家帮你阿婆筛粟子,好不好?”

    nbsp“好!”赵禾响亮地应着,蹦蹦跳跳地跟在车旁。

    nbsp阳光渐渐升高,洒在渭水水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赵满推着车走过渭水桥,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院子。院墙上爬着的南瓜藤已经冒出了新芽,院门口的老槐树下,赵满的婆娘正踮着脚往这边望。

    nbsp“回来了!”赵婆娘看见他们,连忙迎上来,伸手扶着车把,“领到粟子了?快倒进仓里,我刚把仓打扫干净。”

    nbsp赵满点点头,跟婆娘一起把粟子倒进院子里的粟仓。金黄的粟粒从车板上滑进仓里,发出“哗哗”的响,不一会儿就把仓底铺了一层。赵禾捧着自己捡的那袋粟子,小心翼翼地倒进仓角,像完成了件大事似的,拍了拍手。

    nbsp“对了,”赵满想起周吏说的农桑课,转头对婆娘说,“下个月初一官府办农桑课,教新的织布法,你跟王婶她们一起去报名,学了新法子,咱家的帛能多织几匹。”

    nbsp赵婆娘眼睛一亮:“真的?那我这就去跟王婶说,省得她忘了。”说着,就要往外走。

    nbsp“别急啊,”赵满拉住她,指了指车辕上的麦种,“先把麦种晾上,别受潮了。这麦种是新的,明年种下去,收成就靠它了。”

    nbsp赵婆娘这才想起麦种,连忙找来竹筛,把麦种倒在筛子里,架在院子里的竹竿上。阳光透过竹筛的缝隙,落在麦种上,把浅褐色的麦粒照得透亮。

    nbsp赵满靠在门框上,看着院子里忙碌的婆娘和孙子,又望向远处的田野。田里的麦苗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他仿佛能看见,明年夏天,金黄的麦子在田里翻着浪,秋收时,他家的仓房里堆满了粟子和麦粒,赵禾抱着新磨的麦饼,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nbsp“这都是商君变法的好啊,”赵满轻声感叹,语气里满是感激,“要是没有商君,咱们哪能有今天的日子。”

    nbsp风从院外吹进来,带着渭水的湿气和麦苗的清香。赵满知道,只要好好耕织,明年的日子肯定会比今年更好,他家的爵级能再升一级,田亩能再多几亩,赵禾也能穿上更厚实的衣裳,吃上更香甜的麦饼。而这一切,都像渭水的流水似的,稳稳地向前,朝着好日子的方向,一直流下去。

    喜欢。

第547集:仓廪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