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集:军功册上的名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讶。护粮卒多是新兵,武器也只有弩箭和短刀,面对数倍于己的劫粮兵,寻常人早慌了阵脚,这少年却能想到依托粮车布防,还用弩箭反击——不仅有勇,更有谋。他往下看核算结果:“赐公士爵,赏钱五千”,便拿起笔,在竹简上郑重写下“准”字,又在“王翦”“蒙恬”二名旁各画了个圈——这是他的习惯,凡有潜力的士兵,都会做上标记,提醒校尉重点培养。
nbsp陈午站在一旁,见李信对着竹简出神,忍不住开口:“司马,这两个少年是真厉害。我听信使说,王翦侦察回来时,衣服上全是泥,却还攥着那两柄铜戈,说要当战利品存着;蒙恬护完粮草,连夜清点粮草数目,连一粒粟子都没少。”
nbsp李信抬起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好苗子,比些老兵还勇猛,还细心。”他将竹简放在案上,与其他战功册归在一起,又拿起笔,在一本空白竹简上写下两人的名字,后面注上“上造”“公士”,打算明日一并送往上将军府——这样的好兵,该让上将军也知道。
nbsp帐外的风又起,烛火晃了晃,将案上的军功册影子投在帐壁上,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李信望着那些影子,忽然想起十年前商鞅推行军功爵制时的情景。
nbsp那时他还是个伍长,在营中听校尉宣读爵制条文,周围的士兵都在窃窃私语。有贵族子弟冷笑:“我等出身将门,岂能与庶民同争爵位?”也有老卒摇头:“打了一辈子仗,还得靠杀敌人挣爵位,这规矩能长久吗?”可商鞅却在校场上立了铁碑,碑上刻着“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不问出身”,还当场将一个斩杀敌首的奴隶封为“公士”,赐了田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如今十年过去,营里再没人说那样的话了。蒙恬是将门之后,照样要靠护粮的战功挣“公士”爵;王翦是农户子弟,凭侦察的功劳能得“上造”爵。去年有个贵族子弟因临阵退缩,不仅被夺了爵位,还被发配去修长城——军功爵制像一把尺子,量着每个士兵的功劳,也量着大秦的军纪。
nbsp“这大秦的兵,就是靠这军功爵,才成了虎狼之师啊。”李信轻声感叹,伸手将案上的军功册一一捆好,放进木盒里。木盒是他从军时带的,上面刻着“信”字,里面装过他自己的战功册——当年他斩杀西戎首领,得了“簪袅”爵,那卷竹简至今还放在家里的木箱里,供着。
nbsp他起身走到帐门口,望着营中的灯火。远处的哨塔上,火把在风中摇曳,巡夜士兵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河西前线还在打仗,明日一早,这些军功册就要送往上将军府,再过几日,王翦和蒙恬就能收到爵位文书,或许还能得到一套新的铠甲。
nbsp李信想起自己刚入营时的模样,也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揣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刀,想着能挣个爵位,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如今他老了,却在这些少年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是比当年的自己更厉害的少年。
nbsp他转身回到案前,将木盒锁好,又添了些灯油。烛火重新亮了些,照亮了案上的“军司马印”。他拿起印,在明日要送的文书上盖了章,红色的印泥落在竹简上,像一滴滚烫的血。
nbsp“好好长吧,”李信对着竹简轻声说,“大秦的将来,还得靠你们。”
nbsp夜渐渐深了,渭水的风声更轻了,中军帐的烛火依旧亮着,守着满案的军功册,也守着大秦的希望。
喜欢。
第543集:军功册上的名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