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4集:魏使再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卫鞅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秦孝公:“主公,盟约既定,接下来需尽快选派官吏前往三城筹备通商事宜,制定详细的检验与征税流程,避免届时出现混乱。”

    nbsp“所言极是。”秦孝公起身,走到殿中,目光扫过群臣,“朕命卫鞅总领通商之事,甘龙协助制定官吏考核制度,尸佼负责起草通商细则,三日内将筹备方案呈于朕前。范大夫,你可先回驿馆歇息,待筹备事宜就绪,朕会派使者前往魏国,正式通报通商开启之日。”

    nbsp范雎躬身谢恩:“谢秦公体恤。吾王若知盟约已成,必感秦之诚意,两国通商之日,必是百姓安乐之始。”

    nbsp送走范雎后,秦孝公回到龙椅上,拿起那份通商盟约,指尖轻轻拂过竹简上的文字。卫鞅走上前,轻声道:“主公,通商之事虽定,但边境官吏多有旧习,恐难一时更改,还需加强监督,避免有人阳奉阴违。”

    nbsp“朕明白。”秦孝公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变法至今,秦国已非昔日之秦国,官吏若敢违抗律法,无论职位高低,皆严惩不贷。此次通商,既是两国交好之始,也是检验变法成效之机,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nbsp三日后,卫鞅等人将筹备方案呈于秦孝公。方案中详细规定了通商口岸的官吏设置——每城设“市令”一人,负责管理市场秩序;“关尹”两人,分管货物检验与关税征收;“司察”三人,专司监督官吏与商队,防止舞弊。同时,还制定了商队通行凭证的样式,凭证上需注明商队首领姓名、货物种类、数量与目的地,由两国共同加盖印章方可生效。

    nbsp秦孝公审阅后,当即批准方案,命人将方案誊抄多份,送往各通商口岸与魏国都城大梁。魏国接到方案后,亦迅速回复,表示将按照盟约选派官吏,筹备通商事宜。

    nbsp一个月后,临晋、蒲坂与阳晋三城同时举行了通商开启仪式。临晋城外,秦国的商队推着满载粟米、皮革的牛车,魏国的商队则带着丝绸、漆器与盐,在关尹的检验下依次入关。市令站在城门口的高台上,高声宣读盟约条款,周围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看着两国商队互通货物,脸上露出好奇与期待的笑容。

    nbsp卫鞅亲自前往临晋巡查,看着市场上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走到一家秦国粮商的摊位前,只见粮商正与一位魏国丝绸商议价,两人言语间虽有口音差异,却相处融洽。粮商笑着对卫鞅说:“卫庶长,您看,这魏国的丝绸多好,我用十石粟米换了两匹,回去给婆娘做件新衣裳,她肯定高兴!”

    nbsp魏国丝绸商也凑上前来,操着生硬的秦语:“秦国的粟米颗粒饱满,比魏国的粟米好吃多了。我这次带了五十匹丝绸,换了五百石粟米,回去卖给大梁的酒楼,肯定能赚不少!”

    nbsp卫鞅点头微笑,目光转向远处的关卡。关尹正仔细检查一辆魏国商队的牛车,车上装的是漆器,没有违禁物品,很快便放行了。司察则在市场上巡视,观察着官吏与商队的举动,确保无人违规。

    nbsp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赶来,递给卫鞅一封竹简。卫鞅展开一看,是秦孝公发来的诏书,上面写着:“临晋通商首日,秩序井然,百姓欢悦,朕甚慰。望卿继续督导,保通商长久,使秦魏两国百姓永享其利。”

    nbsp卫鞅收起诏书,抬头望向天空。秋日的阳光洒在临晋城上,给城墙镀上一层金色。他知道,此次秦魏通商,不仅是两国经济的互通,更是秦国打开东方门户的第一步。随着商路的畅通,秦国的物产将运往中原,中原的文化与技术也将传入秦国,这对秦国的变法与强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nbsp回到咸阳后,卫鞅向秦孝公详细汇报了临晋的通商情况。秦孝公听后,喜上眉梢,命人设宴款待群臣。宴会上,甘龙举起酒爵,对秦孝公道:“主公远见卓识,卫庶长谋划周全,此次通商之事,实乃秦国之福。臣此前多有疑虑,今日方知,通商不仅无害,反而能为秦国带来诸多益处,臣自愧不如。”

    nbsp秦孝公笑着摆手:“甘大夫不必自责,诸卿皆是为秦国着想。此次通商,只是开始,日后若有其他诸侯国愿与秦国通商,朕亦会酌情应允,让秦国的商路通向天下,让秦国的百姓富足安康。”

    nbsp卫鞅亦举起酒爵,目光坚定:“主公所言极是。变法需循序渐进,通商亦是变法的一部分。待秦国商路畅通,经济强盛,再辅以军事改革,他日秦国必能称霸诸侯,统一天下!”

    nbsp殿内众人纷纷举杯,酒爵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与青铜灯盏的火焰一同,映照出咸阳宫内君臣同心、共图大业的景象。而此时的边境三城,商队往来不绝,百姓的笑声与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两国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画卷。秦魏通商盟约的签订,不仅为两国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更为秦国的崛起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喜欢。

第534集:魏使再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