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7集:蒙恬习兵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蒙武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准备去卸甲——铠甲穿了一天,肩甲处已磨得有些疼。走到帐帘边,他又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蒙恬:“对了,你叔父托人从咸阳捎来消息,说商君最近在修订兵法,要把这些年秦军打仗的经验都编进去——包括怎么应对河西的风沙、怎么在盐碱地扎营、怎么用秦弩对付魏武卒,都要写进去。日后你若有机会,也把你在战场上的见闻记下来,说不定也能帮上忙。”

    nbsp“真的?”蒙恬眼睛一亮,握着笔的手猛地收紧,指节微微发白。他一直觉得兵书里讲的多是齐、晋、楚的战法,跟秦军的情况不太一样——比如齐人善用战车,可河西多山地,战车根本施展不开;晋人讲究“礼战”,可魏人如今打起来根本不讲规矩。若是能有一本专讲秦军的兵法,日后操练士卒、领兵打仗,定会更有方向。

    nbsp“自然是真的。”蒙武笑了笑,掀帘走出营帐。夜风再次吹进帐内,烛火猛地晃了晃,险些熄灭。蒙恬连忙伸手护住灯盏,掌心被火焰的温度烘得发烫。待火光稳定下来,他重新坐回案前,拿起笔,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批注旁,又添了一行小字:“访老将,知边境地形;察魏营,晓敌军动向;记实战,补兵法之缺——此为知己知彼之始。”

    nbsp窗外的夜色更浓了,远处传来士卒换岗的脚步声,“笃笃”的梆子声敲了三下,已是三更天。风吹过营帐的帆布,像有人在耳边低语,蒙恬低下头,继续在竹简上写写画画。笔尖划过竹片的沙沙声,和着帐外的风声、脚步声,在寂静的军营里格外清晰。他想起父亲说的“用命换回来的经验”,想起王翦教士卒调弩时的认真,忽然觉得案上的兵书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无数秦军将士的心血——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心血接过来,再传下去。

    nbsp不知不觉间,天快亮了,烛火渐渐微弱下去,灯油已所剩无几。帐外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将远处的汾水映出一层浅灰的光。蒙恬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肩膀传来一阵酸痛,却觉得心里格外踏实。他起身收拾好竹简,将地形图仔细卷好,用麻绳系紧,揣在怀里——那是用麻布画的,防水,就算遇到风沙也不怕损坏。

    nbsp刚走出营帐,一阵带着凉意的风迎面吹来,蒙恬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抬头时,却看到王翦领着几名士卒巡查回来,他们身上沾着露水,显然已经走了许久。王翦看到蒙恬,眼睛一弯,打趣道:“又看了一夜兵书?眼下黑眼圈都快赶上熊猫了,小心熬坏了身子,日后怎么跟我一起上战场砍魏人?”

    nbsp“放心,我还没那么弱。”蒙恬笑着捶了他一下,拍了拍怀里的地形图,“今日要去拜访张都尉,问他魏人烽燧的事,你要不要一起?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他怎么识破魏人诈降计的吗?”

    nbsp王翦眼睛一亮,连忙把手里的巡查记录塞给身边的士卒:“你们先回去把记录交了,我跟蒙伍长去趟张都尉帐里。”说完,他快步走到蒙恬身边,压低声音问:“你那地形图带了没?我昨日看你画的时候,总觉得魏人南边那个哨点标偏了,正好让张都尉评评理。”

    nbsp两人并肩朝着张都尉的营帐走去,晨光从东方渐渐漫过来,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远处的军营里,士卒们已经开始操练,“喝哈”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伴着河西的风,传得很远很远。蒙恬看着眼前的景象——整齐的营帐、操练的士卒、远处隐约的汾水,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要成为一名能保家卫国的将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像父亲说的那样,把兵书读活,把经验学透,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他能像父亲、像商君一样,为大秦守住这片滚烫的土地。

    nbsp走到张都尉的营帐外,蒙恬正想掀帘,却听到里面传来爽朗的笑声。帐帘被从里面拉开,张都尉提着一把未出鞘的剑走出来,看到他们,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我就说今早喜鹊叫,原来是你们两个小家伙来了。快进来,我刚煮了热茶,正好跟你们说说当年魏人诈降的事。”

    nbsp蒙恬和王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他们跟着张都尉走进营帐,帐内的案上摊着一张更大的河西地形图,上面用红墨标着密密麻麻的点。张都尉指着其中一个红点,开口道:“你们看这里,当年魏人就是在这里假降,想把咱们的人引进峡谷……”

    nbsp晨光透过帐帘的缝隙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也落在案上的地形图和竹简上。河西的风依旧在营帐外呼啸,却吹不散帐内的热气——那是属于少年人的热血,属于老将的期许,更属于大秦的未来。

    喜欢。

第517集:蒙恬习兵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