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集:稻粟引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土硬,移栽前得把田耙软,”陈禾说着,让人拿来耙子,在田里来回耙了几遍,又往田里灌了些水,“水要没过土面半寸,这样根才能扎稳。”
nbsp按照陈禾的法子,剩下的秧苗果然活了过来。蒙武让陈禾留在关中,还给他封了“农师”的头衔。陈禾也不推辞,每天都在试验田里忙活,教民夫怎么除草、怎么施肥——楚地用的是绿肥,把野草埋在土里沤烂,陈禾就让人在试验田边种了一片苜蓿,等长高了就埋进土里。
nbsp到了夏天,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比人还高,稻穗沉甸甸的,粟苗也长得整齐。蒙武让人在田边插了牌子,上面写着“不许入内”,还派了两个民夫看守,怕有人不小心踩坏了作物。附近的农人听说秦国人在种南方的稻子,都跑来看热闹,有的还问:“这稻子真能在关中长?”蒙武笑着说:“等秋收了,你们就知道了。”
nbsp秋收那天,景监也来了,还带了几个史官。民夫们拿着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稻穗,粟穗也一束束地捆起来。等把粮食脱粒、晒干,景监让人称重,结果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黄梗稻亩产四石,赤粟亩产三石,比关中本地的粟种亩产两石五斗,足足提升了三成!
nbsp“太好了!”景监拿着账本,激动地说,“我这就去禀报君上,让各地都学这个法子种!”蒙武看着晒场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粮食,想起陈禾教民夫育秧时的场景,心里也满是欢喜。陈禾站在一旁,摸着稻穗,笑着说:“这下,关中的粮仓该满了。”
nbsp秦王政听说试验田丰收,特意去了一趟渭水岸边。看着金黄的稻穗,他拿起一束,放在鼻尖闻了闻,对蒙武说:“你立了大功,朕赏你黄金百镒,再升你为治粟内史。”蒙武躬身谢恩,又说:“此功非臣一人之功,陈禾农师教了我们很多法子,民夫们也辛苦了。”秦王点头:“陈禾赏良田百亩,参与试种的民夫每人赏粟十石。”
nbsp三、遍秦疆
nbsp秋收后,景监召集了各郡县的农官,在咸阳开了“农政大会”。蒙武在会上讲解了引种的过程,陈禾则演示了育秧、移栽的法子,还把记满技术的竹简分给各郡县的农官。景监还下了诏令:各郡县要开辟试验田,按照关中的法子试种黄梗稻和赤粟,农官要亲自负责,若是试种失败,要受罚。
nbsp各郡县的农官不敢怠慢,回去后就选了合适的田地,有的还派人去关中请陈禾派来的农师。陇西郡的农官李信,选了离洮水近的一片地,按照蒙武的法子改良土壤,还挖了水渠。可陇西的春天比关中还冷,育秧时芽总也长不出来,李信急得不行,派人快马去咸阳找蒙武。
nbsp蒙武接到消息,带着老周头去了陇西。老周头一看育秧的屋子,就说:“这里太冷,得把屋子的墙加厚,再在草帘里加一层羊毛。”按照老周头的法子,育秧屋里的温度果然升了上来,芽也很快长了出来。李信感激地说:“多亏蒙大人赶来,不然今年的试种就黄了。”蒙武说:“各地水土不同,法子也得改,你们有什么问题,随时派人来问。”
nbsp蜀地的农官张苍,试种时遇到了另一个问题——蜀地多水,稻田容易涝。陈禾派去的农师建议他在田埂边挖深沟,还在沟里种了芦苇,既能排水,又能防止田埂坍塌。到了秋收,蜀地的黄梗稻亩产竟达四石五斗,比关中还高。张苍派人把新收的稻子送到咸阳,秦王政看了,高兴地说:“蜀地本就是粮仓,现在有了新稻种,更是锦上添花。”
nbsp慢慢地,秦国各地都种上了黄梗稻和赤粟。关中平原上,稻田和粟田连成了片,每到夏天,风吹过田垄,稻穗和粟穗摇晃,像金色的海浪。农人们不再担心旱年,因为耐旱的新作物,总能给他们带来好收成。
nbsp蒙武升任治粟内史后,每天都要去粮仓查看。咸阳的常平仓扩建了三倍,里面堆满了新收的稻子和粟子,粮囤上贴着标签,写着“黄梗稻”“赤粟”,还有产地和收成日期。仓监每天都要记录粮温、湿度,确保粮食不会霉变。
nbsp有一次,陇西遭遇了小旱,农田歉收。蒙武按照景监的命令,从咸阳的常平仓调拨了十万石赤粟,通过渭水、洮水运往陇西。运粮的船沿着河道走,粮卒们站在船上,看着两岸的粟田,有的已经收割,有的还在地里,但都比往年长得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到了陇西,百姓们看着运来的粮食,都跪在地上行礼。一个老农捧着赤粟,眼泪掉了下来:“往年旱年,家里的粮只够吃半年,今年有了这新粟种,就算旱了,也收了不少,再加上官府调拨的粮,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蒙武扶起老农,说:“这是秦王让大家安心,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nbsp陈禾在关中住了下来,他教农人们改良农具,还把楚地的种植技术和关中的技术结合起来,写出了一本《秦农新法》。蒙武把这本书印发到各郡县,农人们照着书里的法子种庄稼,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nbsp三年后,秦国的粮仓储备总量比引种前翻了一倍,咸阳的常平仓里,粮食堆得能到屋顶,各地的郡县粮仓也都满了。景监在朝堂上禀报:“如今秦国的粮食,足够支撑全国百姓七年食用,就算遇到大灾,也不用怕了。”秦王政听了,笑着说:“当年引种南方稻粟,是明智之举,这都是蒙武、陈禾,还有天下农人的功劳。”
nbsp蒙武站在朝堂上,想起第一次去楚地时,看到的那些稻田,想起试验田里蔫掉的秧苗,想起各地农官送来的丰收账本,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这些金黄的稻穗和粟穗,不仅充实了秦国的粮仓,更给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底气——有了足够的粮食,士兵们才能吃饱饭,百姓们才能安心生活,秦国才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一步步实现统一的大业。
nbsp夕阳下,咸阳城外的稻田里,几个孩童在田埂上奔跑,手里拿着刚成熟的稻穗,笑声传得很远。蒙武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片丰收的景象,想起陈禾说过的话:“只要能让百姓多收粮,比什么都强。”他知道,这才是秦国最珍贵的财富——不是金银,不是城池,而是这满田的庄稼,和百姓脸上的笑容。
喜欢。
第488集:稻粟引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