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集:仓管新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便。按新细则,需按品种分类存放,可粮仓内的粮囤已堆满,哪里还有空地?
nbsp王绾围着粮仓转了一圈,看到仓外闲置的空地,忽然有了主意:“在仓外搭建临时粮囤!用竹篾编织粮囤,外涂桐油防潮,将晚稻和香稻移到临时粮囤里,仓内只放早稻。这样既分类存放,又不耽误新粮入仓。”
nbsp张平有些担心:“临时粮囤在室外,会不会淋雨?”王绾笑道:“在粮囤顶上盖一层茅草,再铺一层油布,下雨时用绳子扎紧,保证淋不到雨。另外,每日派专人查看粮囤,记录温湿度,绝不让粮食受潮。”
nbsp临时粮囤搭建好后,王绾又组织仓卒们分拣稻谷。分拣时,仓卒们发现有些稻谷里混了杂草和瘪粒,张平提议:“咱们用筛子筛吧,就是太慢了。”王绾想起此前在咸阳听说的“风车”,便画了图纸,让木匠打造——风车由木架、风轮、漏斗组成,将稻谷倒入漏斗,转动风轮,杂草和瘪粒就会被风吹走,饱满的稻谷则落入下方的容器。
nbsp风车造好后,分拣效率大大提高,原本需要十日才能分拣完的稻谷,三日便完成了。看着分类整齐、颗粒饱满的稻谷,仓卒们都露出了笑容。张平感慨道:“还是《仓律》好,定了规矩,咱们干活也有方向,再也不用瞎忙活了。”
nbsp王绾点头:“《仓律》不是束缚咱们,是帮咱们把粮食管好。蜀地是秦国的粮仓,咱们守好这里,就是守好秦人的饭碗。”
nbsp第四章nbsp灾年验律见真章
nbsp次年春,秦国东境的三川郡遭遇蝗灾,蝗虫飞过之处,麦田尽毁。郡守急奏咸阳,请求开仓赈粮。秦王嬴政命廷尉府派陈默前往三川郡,监督赈粮事宜,同时查验《仓律》在灾年的施行情况。
nbsp陈默抵达三川郡时,郡城内外已聚集了不少灾民。粮仓外,仓监郑平正组织人按户登记,发放粮食。陈默走到登记处,拿起一本户籍册,问道:“郑监,赈粮按什么标准发放?”
nbsp郑平拱手答道:“按《仓律》赈济细则,每户每日发放粟米二升,老弱孤贫者多加半升。所有领粮者都需登记姓名、户籍、人口数,避免冒领。”
nbsp陈默随机抽查了几户灾民的登记信息,又跟着一位老人去领粮。粮囤前,仓卒用标准量器量取粟米,不多不少,正好二升半。老人接过粮袋,对着陈默作揖:“多谢官府赈粮,不然俺这老婆子可就活不下去了。”
nbsp陈默问老人:“往年灾年,领粮也这么有规矩吗?”老人摇头:“往年啊,粮仓里的粮要么被官差克扣,要么发得乱七八糟,有时等了半天也领不到。今年不一样,按规矩来,快得很。”
nbsp陈默又去查看粮仓的库存记录。郑平递上木牍:“灾前粮仓存粟米一万五千石,每日赈粮五百石,已赈济十日,损耗五十石,现存一万石。每笔收支都有记录,可随时查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损耗为何只有五十石?”陈默问道。郑平解释:“按《仓律》,我们每日翻晒粮食,控制温湿度,还定期清理粮囤底部的碎米,所以损耗极少。另外,赈粮时用的是官府统一的量器,避免了量器不准导致的损耗。”
nbsp正说着,有灾民来报告,说城外的临时粮囤有一处漏雨。陈默和郑平立即赶过去,只见粮囤的油布被风吹破了个洞,雨水正渗进粮囤。郑平忙组织仓卒修补油布,又让人将受潮的粮食搬到阳光下晾晒。
nbsp“为何会漏雨?”陈默问道。郑平有些愧疚:“是下官疏忽,昨日大风,没及时检查油布。好在发现得早,只受潮了几十石,晾晒后还能食用,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nbsp陈默点头:“知错能改就好。《仓律》的施行,本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灾年更要谨慎,一丝疏漏,就可能让灾民断粮。”
nbsp三日后,咸阳派来的赈灾粮船抵达三川郡。陈默监督着将新粮入仓,按《仓律》的规定晾晒、分类存放。看着满仓的粮食和灾民们安稳领粮的场景,陈默心中感慨:《仓律》看似是管粮仓的规矩,实则是保民生的根基。有了这规矩,秦国才能在灾年从容应对,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nbsp第五章nbsp律行天下仓廪实
nbsp秋末,秦国各地的粮仓都迎来了丰收后的新粮入仓。雍城粮仓,赵仲正指挥着仓卒们按《仓律》的规定晾晒新麦。阳光下,金黄的麦子摊在竹席上,散发着阵阵麦香。赵仲拿起一粒麦子,咬了一口,清脆的声响里满是干燥的气息。
nbsp“赵监,陈谒者又来了。”李信的声音传来。赵仲抬头,只见陈默快步走来,脸上带着笑意。“陈谒者,您看今年的新麦,晾晒得妥妥当当,湿度绝对符合规矩。”赵仲递上麦种。
nbsp陈默接过麦子,仔细查看:“不错,比去年好多了。粮仓的防潮草木也换了新的,库存记录也清晰明了。看来你是真的把《仓律》记在心里了。”
nbsp“去年的教训,下官不敢忘。”赵仲感慨道,“如今按《仓律》管仓,虽然繁琐些,可心里踏实。今年雍城风调雨顺,新粮入仓后,粮仓的存粮能达到两万石,足够应对明年的灾荒了。”
nbsp陈默点头,走到粮仓外的公示牌前。公示牌上,清晰地写着粮仓的库存数量、粮食价格和赈济政策。有百姓正在围观,小声议论着:“今年粮仓的粮真多,咱们心里也有底了。”“按规矩来就是好,谁也别想搞鬼。”
nbsp“《仓律》不仅要管仓监,还要让百姓知晓。”陈默对赵仲说,“每月公示库存,定期组织百姓参观粮仓,让大家都知道秦国的粮仓充实,这样才能安定民心。”
nbsp赵仲连连称是:“下官每月都按规定公示,上个月还组织了百姓参观,大家看到粮食存放得整齐、干燥,都夸官府会管粮。”
nbsp此时,咸阳传来消息,秦王嬴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表彰推行《仓律》成效显着的粮仓。成都粮仓的王绾、三川郡的郑平、雍城的赵仲都在表彰之列,将被晋升官职,调任咸阳任职。
nbsp消息传到各地,仓监们都备受鼓舞,更加严格地执行《仓律》。蜀地的粮仓,竹篾粮囤外涂着桐油,在阳光下泛着光;三川郡的粮仓,排水沟畅通无阻,粮囤里的粮食分类整齐;东方的颍川郡,仓监们用风车筛选粮食,损耗率降到了最低。
nbsp冬初,秦国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可各地的粮仓都安然无恙,充足的粮食保障了百姓的生活,也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边境的士兵们穿着温暖的冬衣,吃着充足的粮食,守卫着秦国的疆土;内地的百姓们,在大雪天里围着火炉,吃着用粮仓的粮食做的饭,脸上满是安稳的笑容。
nbsp陈默站在咸阳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粮仓,心中了然:《仓律》虽小,却是秦国强大的根基。当每一座粮仓都按规矩运转,每一粒粮食都得到妥善保管,秦国的仓廪便会日益充实,百姓便会日益安定,而这,正是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的底气。
nbsp夕阳下,咸阳粮仓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雄伟。仓内,新粮与陈粮按类存放,温湿度记录清晰,损耗率控制在最低。守仓的仓卒们,正按《仓律》的规定巡查粮囤,他们的脚步沉稳,目光坚定,守护着这满仓的粮食,也守护着秦国的未来。
喜欢。
第486集:仓管新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