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9集:河道疏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李伯抬头,看见几个骑着马的人朝这边来,为首的是个穿着绿色官袍的人,是负责水运的漕运使。漕运使下了马,快步走到李伯面前:“李伯,好事!下游的粮商说,下个月要调二十艘大船运粮,从渭水走,直接到咸阳,让你们把河道再清一遍,别耽误了行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放心!”李伯拍着胸脯,“再过十天,下游的弯道就能拓宽,到时候别说二十艘船,三十艘都能过!”

    nbsp漕运使笑着拍了拍李伯的肩膀:“好!我就信你。等粮食运到咸阳,陛下说不定还会嘉奖你们呢!”

    nbsp漕运使走后,河工们更有干劲了。日头偏西时,他们又清出了两担淤泥,还把一段松动的河堤重新夯实。李伯站在河堤上,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渭水在夕阳下泛着金波,远处的村落里升起炊烟,一派安宁的景象。他想起去年汛期时,这里一片狼藉,如今却满是生机,心里不由得生出一股自豪感。

    nbsp夜里,李伯躺在河堤边的窝棚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告诉他,渭水是秦国的母亲河,可也常给百姓带来灾祸。那时候,官府也组织过疏浚,可总是断断续续,没几年河道又堵了。如今不一样了,陛下重视治水,官府有章程,百姓有干劲,这河道一定能长久通畅。

    nbsp他摸出怀里的册子,借着油灯的光,在最后一页写下:“三月十二,清淤四百担,加固河堤一丈。渭水渐宽,百姓安乐。”写完,他把册子收好,闭上眼睛,耳边仿佛传来了商船的橹声,还有百姓的笑声。

    nbsp日子一天天过去,渭水的疏浚工程进展顺利。四月初,下游的弯道拓宽完成,河道里能容三艘大船并行。漕运使带着二十艘运粮船过来时,河工们都站在河堤上看热闹。大船顺着水流缓缓驶过,船工们朝河工们挥手,高声喊着“多谢”,河工们也跟着欢呼,声音在河面上回荡。

    nbsp五月初,咸阳传来消息,说陛下听说渭水疏浚成功,水运通畅,特意下旨嘉奖河督府,还让把李伯等几个带头的河工召到咸阳,要亲自接见。李伯接到消息时,正在清理最后一段河道的杂草,他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眼眶不由得红了。

    nbsp去咸阳的那天,河工们都来送他。王二柱把自己编的竹篮塞给李伯:“李伯,到了咸阳,别忘了跟陛下说,咱们还能把渭水治理得更好!”李伯点点头,接过竹篮,心里满是感动。

    nbsp马车驶离渭水畔时,李伯掀开帘子,望着渐渐远去的河堤和河道,那里有他和同乡们的汗水,有百姓的希望。他知道,这渭水不仅是一条河,更是秦国的血脉,只要河道通畅,秦国就会越来越强,百姓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安稳。

    nbsp到了咸阳,李伯见到了陛下。陛下穿着玄色龙袍,却没有一点架子,拉着他的手,问了很多关于疏浚的细节。李伯一一回答,说起河工们的干劲,说起商船通行的便利,说起百姓的喜悦,陛下听得频频点头,还说要把渭水疏浚的经验推广到全国,让所有的河流都能安澜,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安乐。

    nbsp离开咸阳时,陛下赏赐了李伯不少东西,还有一块写着“河安民乐”的匾额。李伯捧着匾额,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这匾额不是给他一个人的,是给所有为疏浚河道付出汗水的河工们的,是给重视治水的官府的,更是给秦国百姓的。

    nbsp回到渭水畔,李伯把匾额挂在河堤边的窝棚里。河工们围过来看,都很激动。王二柱说:“李伯,有了这匾额,咱们更得好好干,把渭水守好!”李伯点点头,望着宽阔的渭水,望着远处的村落,望着来来往往的商船,心里充满了希望。

    nbsp这年夏天,秦国下了几场大雨,可渭水却没有像往年那样决堤,只是水位稍稍上涨,很快就退了下去。百姓们站在河堤上,望着平稳的河水,都笑着说:“还是疏浚得好啊!要是往年,咱们又得遭灾了。”

    nbsp李伯站在河堤上,听着百姓们的夸赞,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河道需要疏浚,还有更多的百姓需要守护。但他相信,只要官府和百姓同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治不好的河。

    nbsp夕阳西下,渭水泛着金波,商船的橹声、百姓的笑声、河工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首属于秦国的安澜之歌。李伯望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渭水安澜的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秦国的盛世,也会一直继续下去。

    喜欢。

第479集:河道疏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