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4集:民间医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堆积如山的竹简:“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你看这些方子,有多少是能救急的?去年关中大旱,百姓们吃不上饭,得了浮肿病,还是一个老农说的‘煮黄豆叶水喝,救了不少人的命。咱们得把这些方子理顺了,把药材辨明了,把用量定准了,才能让它们真正帮到百姓。”

    nbsp于是,李缓和太医院的几个医工一起,开始整理这些医方。他们把方子按病症分类,分为“外感篇”“内伤篇”“杂症篇”“儿科篇”“妇科篇”,每一篇下面又细分病症。遇到不确定的药材,就去咸阳城外的药田辨认;遇到用量模糊的,就用自家养的兔子、鸡做试验,确定安全有效的剂量。

    nbsp有一个治痢疾的方子,说“取马齿苋一把,煮水喝”。李缓不确定“一把”是多少,就从药田采了不同分量的马齿苋,分别煮水,让患痢疾的囚犯试用——当时官府为了支持他们整理医方,特意准许他们在囚犯中进行小规模的临床试验。最后发现,新鲜马齿苋一两半的量,煮出来的药汁效果最好,既不会因为量少而无效,也不会因为量多而伤胃。

    nbsp整理医方的过程中,李缓还发现了不少“奇方”。有一个治跌打损伤的方子,用的是蚯蚓和黄酒,把活蚯蚓泡在黄酒里,泡上三日,取酒涂抹在伤处,能活血化瘀。刚开始,太医院的老医工们都觉得这方子“不雅”,不肯收录。可李缓在一个跌打郎中那里看到,不少搬运工受伤后,都用这个方子,效果比官府配的金疮药还好。他反复验证了几次,确认有效,最终还是把方子记了下来,只是在旁边注明“蚯蚓需选田间粗壮者,黄酒需陈酿”。

    nbsp转眼过了一年,李缓和医工们终于把搜集到的两百多个民间医方整理完毕,汇编成了三卷竹简,取名《秦民医方录》。张苍把《秦民医方录》呈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之后,龙颜大悦:“朕统一天下,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医方录能救百姓性命,当刊印分发,让天下医者都能学习!”

    nbsp官府立刻组织工匠,用活字印刷术刊印《秦民医方录》。第一批印刷出来的书籍,被送到了咸阳周边的各县医馆。李缓亲自带着几本书,去了他之前去过的渭水边的村落。

    nbsp村落里的医馆还是那个简陋的小院,坐馆的医者是个叫赵五的中年人,以前总因为医术不高,没多少百姓找他看病。李缓把《秦民医方录》递给他,赵五翻开一看,眼睛都亮了:“这治小儿积食的方子,我之前总用错药材,原来该用炒麦芽,不是生麦芽!”

    nbsp没过多久,李缓又去了那个村落。远远就看见医馆门口挤满了人,赵五正忙着给一个孩子诊脉,旁边的案上放着一本《秦民医方录》。“你家娃这是风寒咳疾,按这书上的方子,用紫苏叶、生姜和枇杷果煮水喝,三天就好。”赵五一边说,一边把方子写在纸上递给孩子的母亲。

    nbsp孩子的母亲接过方子,连连道谢:“多谢赵医工,俺家娃咳了好几天,之前去城里看,药钱太贵了,俺们实在负担不起。”

    nbsp李缓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了一年前那个雨天,王二柱递给他的油纸包,想起了那些为他提供医方的百姓,想起了他和医工们熬夜整理医方的日子。

    nbsp这年冬天,关中又下起了雪。李缓收到了王阿婆托人送来的一罐枇杷膏,说是用《秦民医方录》里的方子熬的,治咳效果更好。他打开罐子,一股甜香扑面而来,尝了一口,温热的膏体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药香。

    nbsp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李缓坐在案前,翻开最新刊印的《秦民医方录》。书页上的字迹清晰,每一个方子后面,都标注着来源和验证过程。他知道,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医方,更是秦国百姓的智慧,是官府对百姓的关怀。

    nbsp后来,《秦民医方录》传遍了整个秦国。在偏远的巴蜀之地,有医者用书上的方子治好了当地流行的疟疾;在沿海的齐国旧地,有渔民靠书上的方子治好了被海蛇咬伤的同伴;在北方的匈奴边境,有戍边的士兵用书上的方子治好了冻伤。

    nbsp李缓偶尔还会收到各地医者寄来的书信,有的说在《秦民医方录》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新的医方;有的说按照书上的方子治病,救了多少百姓的性命。他把这些书信都整理起来,打算以后再对《秦民医方录》进行修订,加入更多有效的医方。

    nbsp有一天,张苍问李缓:“你当初搜集民间医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土法子能有这么大的用处?”

    nbsp李缓想了想,笑着说:“刚开始没想过,可后来我发现,百姓在田间劳作、在市井生活,遇到的病痛最多,也最知道怎么用身边的东西治病。这些医方,是百姓用日子熬出来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珍视。”

    nbsp张苍点了点头,望着窗外咸阳城的繁华景象:“陛下说,天下百姓都是秦人。让秦人不受病痛之苦,就是我们这些医者的本分。你做得好,做得对。”

    nbsp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案上的《秦民医方录》上,书页上的字迹仿佛也染上了一层暖意。李缓知道,这本凝聚着百姓智慧和医者心血的医书,会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秦国的百姓紧紧连在一起,让每一个秦人,都能在病痛时,感受到来自家国的温暖与守护。

    喜欢。

第444集:民间医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