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集:灾荒应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李斯皱眉,这旱灾里,最受影响的就是产妇和婴儿。他想起县城里的养老院还有些储存的羊奶,正要让人去取,却见赵伯提着个陶罐走来:34;主薄,俺们村几户有奶的妇人凑了些奶水,您看;
nbsp陶罐里的奶水还带着温度,李斯心里一暖。他忽然想起什么,对赵伯道:34;让村里的妇人都到渠边来,帮忙清洗民夫的伤口。官府给她们记工分,换粮食。34;
nbsp工地上顿时热闹起来。男人们挖土修渠,女人们蹲在临时搭起的草棚下,用煮沸的渠水清洗民夫们磨破的手脚,涂上草药。孩子们则提着小篮子,在附近的山坡上寻找能吃的野菜——官府的告示上画着二十多种可食用的野菜图样,还有郎中在村里教大家辨认。
nbsp34;李主薄,河道署的工匠来了!34;狗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只见十几个背着工具的工匠走来,为首的是个留着络腮胡的汉子。34;俺们奉张大人令,带了新法子来。34;他放下背上的木架,上面是个奇怪的装置——用竹筒和木轮组成,看着像个小型的水车。
nbsp34;这叫39;龙骨水车39;,34;工匠得意地介绍,34;不用牛拉,两个人就能转,能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俺们在蜀地见过,改良了一下,适合这里用。34;
nbsp李斯眼睛一亮,连忙让人试试。两个民夫扶住木架,踩着踏板转动起来,果然有水流顺着竹筒缓缓上升,滴落在旁边的水桶里。虽然水量不大,但比起人力挑水,已经省力多了。
nbsp34;太好了!34;李斯拍着工匠的肩膀,34;能造多少?34;
nbsp34;只要有竹子和木料,一天能造三个。34;
nbsp34;那就造!34;李斯当即下令,34;让各村采伐合用的竹子,送到这里来,官府按根收购。34;
nbsp夕阳西下时,第一股山泉终于顺着清理好的水渠流了过来。虽然只是细细的一股,却让在场的人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光着脚丫跑进渠里,任清凉的水流过脚踝,大人们则跪在渠边,用手掬起水来喝,脸上满是久违的笑容。
nbsp李斯站在渠岸,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初到秦国时,老师荀子说的话:3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若能因势利导,水便能润万物。34;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沾满泥土的双手,这双手昨天还在批阅文书,今天却在修渠,可这两样,不都是在为秦国做事吗?
nbsp三、人心齐
nbsp半个月后,一场迟来的秋雨终于洒落关中。虽然不大,却足以让干裂的土地喝饱水。李斯站在渭南县的田埂上,看着农人正在抢种冬麦。雨后的田野里,新修的水渠纵横交错,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水源引到每一块田里。
nbsp34;李主薄,县尉大人的嘉奖令来了!34;小吏捧着一卷竹简跑来,34;说您组织有方,让渭南的灾情减到了最小,要上报廷尉府给您记功呢!34;
nbsp李斯笑着摆摆手,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打谷场上。那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34;交易会34;——官府把从各郡调来的粮食、布匹堆在中间,百姓们则用自己采集的草药、编织的竹器、甚至是修好的农具来交换。一个瞎眼的老妇人用亲手编的草席换了两尺布,脸上笑开了花。
nbsp34;其实啊,34;李斯对身边的赵伯说,34;最该记功的是百姓。那天修渠缺绳子,家家户户都把晾衣绳拆了送来;郎中把珍藏的草药都拿出来,分文不取;
nbsp赵伯连连点头,忽然指向村口:34;您看,那不是王二吗?34;
nbsp只见王二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里面装满了野菜和野果。他身后跟着几个年轻人,都是之前去下游寻水的。34;李主薄!34;王二远远就喊,34;俺们在南山发现了一片橡树林,果子能吃,还找到了几处泉水,俺们带了水样回来!34;
nbsp一个年轻人捧着陶罐上前,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李斯接过陶罐,闻了闻,又尝了一口,甘甜清冽。34;好!34;他当即决定,34;组织人手去南山取水,再把橡果收回来,让县府的厨子教大家怎么处理,能当粮食吃。34;
nbsp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张苍带着几个吏员来了,他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一份文书:34;李斯,廷尉府批了你的请求,明年开春就在渭水沿岸修五条新渠,用的是韩国水工郑国的法子,能灌溉十倍的田地。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李斯接过文书,只见上面盖着鲜红的廷尉印。他忽然注意到张苍的靴子上沾着泥,显然是刚从别的县赶来。34;太仓令,其他县的情况如何?34;
nbsp34;都稳住了。34;张苍笑着说,34;咸阳运来的新粮到了,还带了些蜀地的土豆种子,说是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对了,陛下还让人送来了一批药材,专门给生病的百姓用。34;
nbsp正说着,天空又飘起了细雨。百姓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仰起头来迎接这甘霖。一个孩童指着天上,兴奋地喊道:34;快看,是彩虹!34;
nbsp众人抬头,只见雨后的天空中,一道七彩的虹霓横跨在渭水之上,一端连着干旱初愈的田野,一端通向远方的咸阳城。李斯忽然明白,秦国的强盛,从来不只是因为变法的律法,更是因为在危难时刻,官府与百姓能像这彩虹一样,心连着心,共同撑起一片天。
nbsp赵伯颤巍巍地跪倒在地,对着彩虹拜了三拜。周围的百姓也跟着跪下,他们的脸上没有了之前的愁苦,只有对未来的希望。李斯和张苍站在雨中,看着这一幕,都没有说话。他们知道,这场旱灾终将过去,而经历过考验的秦国,会像雨后的土地一样,孕育出更丰硕的果实。
nbsp夜幕降临时,李斯在县府的灯下写着奏章。他详细记录了这次抗旱的经过,从粮仓的调度到水渠的修缮,从百姓的互助到工匠的创新,最后写道:34;秦之强,非独恃兵甲之利,更在仓廪实、法度明、民心齐。遇灾而不乱,处困而能兴,此乃长久之道也。34;
nbsp窗外的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像是在为这片土地吟唱一首重生的歌谣。远处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夹杂着妇人捣衣的木棒声,还有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却又不一样了。经历过旱灾的人们,更懂得珍惜手中的粮食,更明白团结的力量,就像那被雨水浸润的土地,看似平静,却在地下积蓄着蓬勃的生机。
喜欢。
第433集:灾荒应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