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6集:文化交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是秦地人,却穿着楚地的葛布长衫,手里拿着一本《道德经》。“诸位先生,”他朗声道,“秦法如骨,支撑国之躯干;儒礼如血,滋养民之心性。就像楚地的漆器,既要坚硬的木胎,也要温润的漆层,方能成其精美。”

    nbsp这话一出,庭院里顿时安静下来。淳于越看着那学子,若有所思:“你是说,礼法可以相融?”学子点头:“譬如我身上的衣裳,用的是秦地的织法,却绣了楚地的云纹,穿起来既舒适又好看。治国亦然,何必执着于彼此之别?”

    nbsp韩非抚着胡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后生说得有理。昨日我见工匠打造战车,用了赵地的铁轴,燕地的木轮,跑起来比纯秦地造的还快。看来,不止文化,连器物也能交融出新意。”

    nbsp四、匠坊中:百工与千艺的共生

    nbsp城南的匠坊区,是咸阳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这里有秦国本土的冶铁匠,有楚地的漆器师傅,有齐地的陶工,还有西域来的琉璃匠人,他们比邻而居,常常隔着院墙交流技艺。

    nbsp张铁匠的铺子最近添了个新物件——一口楚地样式的铜釜。这是他跟隔壁的楚匠学的,釜身比秦地的铁锅更深,煮起粥来不易溢出。“起初我还瞧不上这玩意儿,”张铁匠一边捶打着铁块,一边对徒弟说,“觉得不如咱的铁锅结实。可试过才知道,熬药、煮粥,这铜釜确实好用。”

    nbsp徒弟正拿着一把赵地样式的镰刀打磨,闻言笑道:“师傅,前儿还有赵地的农夫来买咱的铁犁呢,说咱这犁头加了西域的精钢,比他们本地的耐用多了。”张铁匠哼了一声:“那是自然。不过话说回来,赵人的镰刀弧度做得是巧,割麦省力,回头咱也学着做做。”

    nbsp不远处的漆器坊里,楚匠正在教秦地的学徒们贴金箔。秦地的漆器原本只用黑红两色,楚匠来了之后,添了金银纹饰,显得愈发华丽。“你看这云纹,”楚匠指着刚做好的漆盒,“要像秦地的山形纹那样有力,又要像楚地的水纹那样流畅,才好看。”学徒们围在旁边,手里拿着画笔,小心翼翼地模仿着。

    nbsp最让人惊叹的是琉璃坊,西域的匠人带来了吹制琉璃的技术,秦地的工匠则用本地的矿石改良了配方。此刻,一个透明的琉璃盏正在炉前成型,盏身上雕刻着秦地的夔龙纹,却用了楚地的镂空技法,阳光透过琉璃,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引得路过的人纷纷驻足观看。

    nbsp“这玩意儿比玉还透亮,”卖菜的老汉啧啧称奇,“得值多少银子?”琉璃匠笑着摇头:“不要银子,换你些新鲜的蔬菜就行。前儿我用一个琉璃瓶,换了楚匠的一面漆镜,他说这瓶能装他的香料,不串味儿。”

    nbsp老汉听得直咂舌:“如今这世道真是变了,铁能跟铜融到一块儿,石头能吹出花儿来,连换东西都不按规矩来了。”旁边的陶工听见了,接话道:“规矩是人定的,好用才是正经。就像我做的陶罐,用了齐地的拉坯法,又加了秦地的釉料,既好看又结实,卖得比以前好一倍呢。”

    nbsp五、暮色里:万家与一国的同辉

    nbsp夕阳西下,咸阳城渐渐染上温暖的色调。渭水岸边,有秦地的孩童在放风筝,风筝是楚地的蝴蝶样式,飞得比秦地传统的鸢鸟风筝还高。岸边的柳树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有说秦腔的,有唱楚歌的,还有人用胡笳吹着《诗经》里的调子,竟也和谐动听。

    nbsp李信提着食盒从章台宫出来,路过市集时,买了块齐地的饴糖,又买了串楚地的糖葫芦。他想起十年前,刚入宫廷时,看见穿胡服的人都会觉得新奇,听见楚歌更是皱眉。可如今,他自己的书房里挂着齐地的山水画,案头摆着楚地的漆器笔洗,连晚饭常吃的,也是用赵地的麦子做的面食。

    nbsp“李监,这就回府了?”守门的卫兵笑着打招呼,他的盔甲上,竟系着一条楚地的红绸带,说是能辟邪。李信点头,将一串糖葫芦递给他:“尝尝,楚地的手艺,酸甜得很。”卫兵接过去,咬了一口,眯起眼睛:“好吃!前儿我家那口子,还用齐地的花布给我做了件里衣,比秦地的麻布舒服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走在回家的路上,李信看着两旁的建筑,忽然发现,咸阳城的样貌早已悄悄改变。秦地的夯土城墙下,立着楚地样式的石阙;传统的秦式院落里,种着齐地的海棠;连街边的酒旗,都有了燕地的飘逸风格。这些变化,就像春雨润田,悄无声息,却已深入肌理。

    nbsp他想起汇珍宴上,秦王看着各国艺人同台表演时说的话:“天下之物,孤者易折,汇者难摧。就像这渭水,纳百川方能成其大。”当时他还不甚明白,此刻却豁然开朗——秦国的强大,不仅在于铁骑与律法,更在于这份容纳百川的胸襟。

    nbsp暮色渐浓,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有秦地的妇人在做楚地的酸梅汤,有楚地的商人在学秦地的酿酒法,有胡商的孩子在跟着秦地的先生读书,书声里夹杂着各国的口音,却都读着同样的文字。

    nbsp李信站在自家门前,看着天边的晚霞,忽然觉得,这咸阳城的夜色,比十年前温柔了许多。那是一种刚硬中带着柔软,豪迈里藏着婉约的温柔,就像秦地的青铜剑,既要有削铁如泥的锋芒,也要有雕刻精美的纹饰,方能称之为绝世好剑。

    nbsp而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交融,正如炉火中的百炼精钢,在碰撞与淬炼中,渐渐生出了新的光泽。这光泽里,有秦人的坚韧,有楚人的灵动,有齐人的博雅,有赵人的锐敏,更有无数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nbsp或许,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在拥抱世界的过程中,成就更丰盈的自己。就像此刻的咸阳城,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既不失秦地的雄浑本色,又带着天下风华的温润光芒,正一步步走向属于它的,也属于天下的,崭新黎明。

    喜欢。

第406集:文化交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