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仅免了脸上的刺青,还得了爵位和田地。消息传回咸阳,市集上的陶俑贩子都改了吆喝:「看这披甲的俑,像不像新得爵的黥面将军?」
nbsp蹇叔把军报呈给穆公时,见御案上摆着刚铸好的铜爵,上面刻着「公士」「上造」等爵位名。穆公拿起最小的那只,递给蹇叔:「这第一爵,该给先生。」铜爵入手微凉,蹇叔却觉得掌心发烫,他想起百里奚临终前说「秦国的军功,该让种地的人也能摸到」,原来老人早就把秤砣磨好了。
nbsp三、市门
nbsp咸阳的集市是从渭水边慢慢长起来的。
nbsp起初只是几个西戎牧民牵着牛羊来换粮食,后来郑国的商人带着丝绸来,楚国的匠人背着漆器来,蹇叔让人在市集中央立了根铜柱,上面刻着度量衡的标准:一尺合秦尺八寸,一斗容粟十二斤。柱下还摆着两石粮食,供往来商人核对自家的斗斛。
nbsp「先生,东边来的盐商说,咱们的秤比晋国的准。」市令来报时,正见蹇叔蹲在布摊前,看一个卫国商人用秦国的尺子量麻布。那商人笑着说:「在咸阳做生意,夜里睡觉都踏实。」旁边卖陶器的郑国人搭话:「可不是,上次我少给了一个秦人的钱,他追了半条街把钱还我,说新律说欺商者罚。」
nbsp蹇叔望着集市尽头新建的客栈,那里挂着「通利」的幌子,是他让人题的。百里奚生前总念叨「商路通了,粮食才能活」,如今渭水上的商船果然多了起来,船头插着秦国的黑旗,载着关中的新麦往晋国、楚国去,回来时舱里装着蜀地的铜、燕国的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入秋时,市令送来账本,说咸阳的商税比去年翻了一倍。蹇叔翻到最后一页,见记着个郑国商人捐了五十石粮食,说是「谢秦国护商之恩」。他把账本合上时,窗外传来市声鼎沸,夹杂着西戎人的吆喝、楚人的唱腔,倒像是一曲热闹的歌。
nbsp四、渭水
nbsp又是一年秋。
nbsp蹇叔拄着拐杖站在渭水岸边,看新修的码头边,士兵们正扛着粮食往船上装。这些粮食要送去西戎,换他们的战马。一个戴着「公士」爵冠的士兵跑过来,给蹇叔行了个军礼,正是当年那个偷牛的西戎奴隶。他如今已是百夫长,胸前挂着战功换来的铜章,笑着说:「先生,我们要去西戎换好马,回来就打晋国!」
nbsp蹇叔望着远处的咸阳城,新修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金辉,市集的炊烟与军营的旗帜在风里交织。他想起百里奚去世那天,自己在灵前说「一定让秦国的秤,称得公平,称得稳当」,此刻倒觉得那杆秤真的立起来了,一头挑着田垄里的新麦,一头挑着军营里的刀枪,中间是咸阳城越来越旺的烟火。
nbsp渭水的浪拍打着码头,溅起的水珠落在蹇叔的手背上,凉丝丝的。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见穆公站在夕阳里,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正是当年百里奚写的农书。「先生看,」穆公指着其中一页,「百里说秋收时,渭水会唱丰收的歌。」
nbsp蹇叔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渭水两岸的田野里,农夫们正弯腰割麦,金色的麦浪翻涌着,真的像一曲无声的歌。而咸阳城的方向,市集的喧嚣、军营的号角、工坊的锤声,都顺着风飘过来,混在渭水的涛声里,成了秦国最热闹的秋声。
nbsp他知道,百里奚在天上听见了。
喜欢。
第291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