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 集:拓跋焘统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击北燕,辽东底定

    nbsp解决了胡夏的威胁后,拓跋焘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的北燕。北燕自冯跋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经营,虽偏安一隅,但也有一定的实力。冯跋死后,其弟冯弘篡位,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nbsp太延二年(公元436年),拓跋焘以冯弘收留北魏叛将为由,出兵北伐北燕。北魏大军压境,北燕上下一片恐慌。冯弘一面派使者向刘宋求援,一面加强国内的防御。然而,刘宋自顾不暇,未能给予北燕实质性的援助。

    nbsp拓跋焘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先派大军包围北燕的都城龙城(今辽宁朝阳),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随后,北魏军开始攻城,北燕军队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斗志,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燕城内粮草渐尽,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nbsp在围城数月后,拓跋焘见时机成熟,下令发起总攻。北魏军架起云梯,攀城而上,与北燕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最终,北魏军攻破龙城,冯弘率残部逃亡高句丽。北燕灭亡,北魏成功统一了东北地区,消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nbsp西征北凉,河西归魏

    nbsp北燕灭亡后,北凉成为北魏统一北方的最后一个障碍。北凉地处河西走廊,这里土地肥沃,商贸繁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北凉国主沮渠牧犍深知北魏的野心,为了自保,他一方面表面上向北魏称臣纳贡,另一方面暗中与刘宋往来,企图寻求外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拓跋焘得知沮渠牧犍与刘宋勾结,且在国内荒淫无道,残害忠良,遂决定出兵西征北凉。此次出征,拓跋焘精心筹备,他集结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西凉进发。

    nbsp北魏大军一路西进,所过之处,北凉守军望风而降。沮渠牧犍匆忙组织军队抵抗,但北凉军队在北魏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很快,北魏军便兵临北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城下。

    nbsp姑臧城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坚固,且城内粮草充足。沮渠牧犍企图凭借姑臧城的防御,与北魏军长期对峙。然而,拓跋焘早已料到这一点,他一面派兵围城,一面派人劝说沮渠牧犍投降。沮渠牧犍犹豫不决,城中大臣们也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投降,以保百姓平安;另一派则主张坚守,等待外援。

    nbsp在僵持之际,北凉国内发生内乱,部分大臣暗中勾结北魏,准备里应外合。沮渠牧犍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开城投降。至此,北凉灭亡,北魏统一了北方。

    nbsp南北对峙,历史新篇

    nbsp拓跋焘历经十余年的征战,先后灭掉胡夏、北燕、北凉,成功统一了北方。至此,北魏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西域,北抵大漠,南达江淮,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形成了长期对峙的局面,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nbsp统一北方后,拓跋焘并未满足于此。他积极整顿内政,推行汉化政策,重用汉族士人,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他继续加强军事建设,厉兵秣马,意图进一步南下,统一全国。而南方的刘宋政权也不甘示弱,宋文帝刘义隆也在积极准备北伐,企图收复中原失地。南北之间,一场更大规模的较量,似乎一触即发。

    nbsp拓跋焘以其雄才大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的局面,为北方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统一之举,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南北朝历史开篇的重要篇章。

    喜欢。

第128 集:拓跋焘统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