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逃荒赶海,奶包的海岛虾蟹满地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1章 接纳他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走了半个月,谁知道又打仗了,半道上小闺女……没了。”他喉咙发紧,“要不是王庭收容,我们早喂了狼。”

    nbsp又有人说摸了摸小羊羔的耳朵:“我三岁那年,部落遭了白灾,阿娘把我裹在羊皮里,抱着我走了三天三夜。后来遇着喀落吉多大王,他把自己的马让给我们骑。”

    nbsp她抬头望天,星子像撒在毡子上的碎银,“草原的规矩是,自己的苦自己咽,别人的难要共担。”

    nbsp半个月后,陈家的毡帐前多了几株野菊。

    nbsp阿秀跟着蒙古媳妇学晒奶豆腐,手指被酸浆水泡得发白,却总笑着说自己“长了双草原的手”。她的小儿子常趴在阿古帕的膝头,用蒙语数羊:“一只、两只……姐姐,这只羊的耳朵像我阿爹的草帽!”

    nbsp这天晌午,阿古帕带着孩子们去采蘑菇。大乾的孩子们举着木碗,跟着蒙古孩子辨认“白伞伞”“灰点点”。

    nbsp陈家的小闺女小菊跑得慢,掉在后面,阿古帕便牵着她的手:“你看这朵,伞盖底下有层白膜,那是毒蘑菇,碰不得。”小菊歪着头:“阿古帕姐姐,大乾的山上也长蘑菇,可没有这么好看。”

    nbsp“等明年春天,”阿古帕摘了朵蓝蘑菇别在她鬓角,“我带你们去看哈拉哈河的冰凌花,粉嘟嘟的,比大乾的桃花还俊。”

    nbsp傍晚收工,孩子们把蘑菇装进柳条筐,一路唱着新学的歌。

    nbsp阿古帕起头,蒙古孩子用蒙语唱:“风吹草低见牛羊”,大乾孩子用汉话接:“羊儿肥来马儿壮”。两种语言缠在一起,像两条溪水流进同一条河。

    nbsp陈阿叔蹲在毡帐前修犁耙,听见歌声笑了。他女人端着刚煮的奶渣饼出来:“快尝尝,他们教的法子,加了野蜂蜜。”饼子脆得掉渣,陈阿叔咬了一口,甜津津的,像含着块阳光。

    nbsp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喀落吉多的巡边队。领队的巴图勒住马,冲阿古帕点头:“王庭说,开春要给新来的乡亲们发种子,在南边的草滩开块耕地。”他望了望晒蘑菇的孩子们,“要让我们一起种地,我们别的不会,但种地可是会得很。”

    nbsp草甸上的歌还在飘,混着蒙语的“赛白努”你好和汉话的“明儿见”。

    nbsp新搭的毡帐上升起炊烟,与老帐篷的炊烟缠成一团,像根柔韧的线,把草原和大乾、旧人和新人,牢牢拴在了一起。

    nbsp秋霜染黄草尖时,阿古帕的毡帐前支起了新灶台。

    nbsp阿秀正用木勺搅着奶豆腐,铜盆里浮起絮状的乳白凝块,热气裹着奶香漫开。陈家的小闺女小菊蹲在灶边,突然仰头问:“阿娘,听说草原的明月公主也是大乾人?”

    nbsp阿秀手一抖,奶豆腐险些掉进铜盆:“谁说的?”

    nbsp“巴特尔哥哥说的!”小菊眼睛亮晶晶的,“他说公主叫爱宝,骑一匹雪白的神驹,跑起来像风一样快!她大哥是陆行,也是大乾人,如今管着草原的军队呢。”

    nbsp灶膛里的火噼啪一响。阿秀怔怔望着跳动的火苗,想起河间府老宅檐角挂的褪色灯笼。

    nbsp那是她出嫁时阿爹亲手糊的,纸面上还描着“陆”字商号的暗纹。

    喜欢。

第321章 接纳他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