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集:银号里的新汇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医院躺着,等着钱做手术。他没办法,只能回津门,想着裕和银号的周掌柜是出了名的讲情义,或许能帮他想想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周明轩接过汇票,用放大镜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这防伪标记是仿的,确实是假票。”

    nbsp林小远一听,腿都软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周掌柜,我爹要是没了,我们家就完了!您行行好,帮我想想办法吧!”

    nbsp周明轩赶紧把他扶起来:“你先起来,别着急。你爹和我是老相识了,光绪年间,他还帮我兑过一张急票呢。”他沉思片刻,转身从柜台后拿出一张新的裕和汇票,填好一千两的金额,然后从红布包里取出木印,在背面按上半片银杏叶。

    nbsp“这张汇票你拿着,”周明轩把汇票递给林小远,“你现在就去火车站,坐夜班火车去北平,找‘和记票号,他们掌柜的认得我这印。你把汇票给他看,就说我周明轩担保,让他先兑给你一千两。”

    nbsp林小远愣了愣,不敢接:“周掌柜,这……这怎么行?我没给您银锭,您怎么能给我开汇票?要是我……”

    nbsp“你爹不是那样的人,你也不是。”周明轩打断他,“这半片银杏叶,印的是信誉。你拿着它,就等于拿着我周明轩的担保。快去,别耽误了你爹的手术。”

    nbsp林小远含着泪接过汇票,“咚咚”给周明轩磕了两个头,转身就往外跑。陈砚秋看着他的背影,担心地说:“掌柜的,要是林小远兑了钱不回来怎么办?一千两可不是小数目啊。”

    nbsp周明轩摇摇头:“林老板做了一辈子生意,最讲信誉。他儿子也不会差。再说,我这半片银杏叶,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nbsp果然,三天后,林小远带着一千两银锭回到了裕和银号。他还带来了父亲的亲笔信,信里说,等身体好了,一定要亲自来给周明轩道谢。林小远把银锭放在柜台上,又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是块新刻的桃木印——印面上刻着一整片银杏叶,叶脉比周明轩的那枚更细致。

    nbsp“周掌柜,这是我爹让我给您带的。他说,您的半片银杏叶救了我们家,这一整片银杏叶,代表我们林家永远记着您的情分。”林小远说。

    nbsp周明轩接过木印,摸了摸,笑了:“你爹还是这么客气。”他把新印和旧印放在一起,一整一半,像一对久别重逢的老友。

    nbsp日子一天天过去,周明轩的身体越来越差,有时坐在柜台后,看着来往的主顾,会不知不觉地打盹。陈砚秋劝他回家歇着,可周明轩总说:“我还能再守几年,等把这半片银杏叶的故事,再给年轻人多讲讲。”

    nbsp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津门的局势也紧张起来。不少商号开始往南方迁,裕和银号的主顾也少了很多。这天,周明轩把陈砚秋叫到身边,递给了他那个红布包:“砚秋,我老了,这银号以后就交给你了。这枚木印,你得好好收着。”

    nbsp陈砚秋接过红布包,感觉沉甸甸的:“掌柜的,您放心,我一定像您一样,给老主顾的汇票上按上这半片银杏叶。”

    nbsp周明轩点点头,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账本:“这里面记着所有老主顾的底子,谁家有困难,谁家讲信誉,都在上面。你要是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就翻翻账本,想想这半片银杏叶的意思。”

    nbsp没过多久,周明轩就去世了。陈砚秋按照他的遗愿,把那枚半片银杏叶的木印放在了柜台最显眼的地方。每当有老主顾来开汇票,陈砚秋都会像周明轩一样,在背面按上那半片银杏叶,然后说:“这是周掌柜传下来的印,有它在,钱错不了。”

    nbsp抗战胜利后,津门的商号渐渐恢复了生机。裕和银号也换了新的招牌,可那枚半片银杏叶的木印,依然在汇票的背面闪耀着淡淡的红光。不少老主顾带着孩子来开汇票,看到那半片银杏叶,都会给孩子讲周明轩的故事——讲他如何用一枚木印,担保了无数人的信任;讲他如何用一辈子的时光,守住了裕和银号的信誉。

    nbsp后来,陈砚秋也老了,他把木印传给了自己的徒弟。那枚木印,在裕和银号传了一代又一代,印在一张又一张汇票的背面。有人说,那半片银杏叶,比任何西洋的防伪标记都管用——因为它印的不是冰冷的纹路,而是滚烫的人心;它担保的不是简单的钱财,而是跨越岁月的情分。

    nbsp直到今天,如果你去津门的裕和银号,还能在柜台后的玻璃柜里,看到那枚半片银杏叶的木印。旁边放着一张泛黄的汇票,背面的红印依旧清晰,像一片永不凋零的叶子,守着这家老银号,也守着一段关于信任与担当的往事。

    喜欢。

第371集:银号里的新汇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