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集:茶摊里的新炉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好的茉莉花,每次给张大爷倒茶,都多放半勺;王师傅喜欢喝浓茶,他就把茶叶焖得久些;刘奶奶牙口不好,他就把茶晾得温些再递过去。

    nbsp有天早上,下着小雨,巷子里没什么人。李老头坐在泥炉子旁,看着雨丝落在老槐树上,叶子被洗得绿油油的。粗陶壶在炉子上烧着,水汽袅袅,模糊了他的视线。他想起老伴还在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雨天,俩人坐在屋里,围着泥炉子,喝着热茶,聊着天,日子慢得像锅里的水,温吞又踏实。

    nbsp李明撑着伞过来,看见爹在发呆,就把伞递过去:“爹,雨下大了,要不今天早点收摊?”

    nbsp李老头摇摇头,指了指泥炉子上的粗陶壶:“再等等,张大爷他们说不定会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李明刚想说“这么大的雨,谁还来啊”,就看见巷口有个熟悉的身影,撑着伞慢慢走过来,正是张大爷。张大爷裤脚湿了半截,头发上还沾着雨珠,却笑着说:“老李,我就知道你没走。这么好的天,适合喝壶热茶。”

    nbsp李老头赶紧起身,给张大爷搬了个小马扎,又拿了块干毛巾递过去:“快擦擦,别着凉了。”

    nbsp张大爷接过毛巾,擦了擦脸,坐在小马扎上,看着泥炉子上的粗陶壶:“还是你这炉子好,下雨天看着就暖和。我家那孙子,昨天还说要给我买个电水壶,说烧水快,我没要。我跟他说,水得慢慢烧,才有味儿。”

    nbsp李老头笑了:“可不是嘛,快了就没那股子温吞劲儿了。”

    nbsp说话间,王师傅和刘奶奶也来了。王师傅扛着把大伞,手里还拿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他刚做好的小木勺,给李老头的粗陶壶配的。刘奶奶则带了刚煮好的玉米,热气腾腾的,分给大家伙儿吃。

    nbsp四个人围着泥炉子,喝着热茶,吃着玉米,聊着天。雨声淅淅沥沥,泥炉子里的火苗忽明忽暗,粗陶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响着,水汽混着茶香,飘在雨雾里,暖得人心头发热。

    nbsp李明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忽然明白了爹为什么不肯拆泥炉子。铁皮炉烧的是快,却烧不出泥炉子的温吞;快茶喝着方便,却喝不出老伙计们之间的情谊。爹守着的不是泥炉子,是跟老伙计们的情分,是慢下来的日子。

    nbsp他走过去,蹲在泥炉子旁,帮爹添了块柴禾。火苗窜了窜,映着他的脸。他说:“爹,以后我早上来帮您生泥炉子,您教我怎么泡茉莉花茶,给张大爷他们倒茶。”

    nbsp李老头愣了愣,随即笑了,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好,好啊。”

    nbsp粗陶壶开了,水汽袅袅。李老头给每个人都倒了杯茶,热茶入喉,暖得人心里踏实。张大爷抿了口茶,笑着说:“这茶,还是这个味儿,暖。”

    nbsp雨还在下,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泥炉子里的火苗“噼啪”响着,还有老伙计们的笑声,混着茶香,飘得很远很远。李老头知道,只要这泥炉子还在,这茶摊就还在,这些老伙计就还会来,日子就会一直这么温吞、踏实,像泥炉子上烧的茶,暖得人心发甜。

    nbsp后来,有不少年轻人路过茶摊,看见老人们围着泥炉子聊天,也会停下脚步,找个小马扎坐下,等粗陶壶开,喝杯热茶,听老人们唠唠过去的事儿。他们说,在这儿,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暖,比手机里的短视频,比快餐店里的速溶咖啡,更让人安心。

    nbsp李老头听了,只是笑。他知道,这暖不是泥炉子给的,也不是茶给的,是慢下来的日子,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是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吞与踏实。就像他常说的:“铁皮炉烧的是快,泥炉子烧的是温,老茶客就爱等这壶开,边等边唠,比茶还暖。”

    nbsp日子一天天过,老槐树的叶子落了又绿,泥炉子的炉口补了又补,粗陶壶的细纹多了几道,可茶摊前的老伙计们,还是每天准点来,等粗陶壶开,喝着热茶,唠着家常。铁皮炉依旧立在旁边,应付着赶时间的客人,可更多的时候,它只是静静地立着,看着泥炉子旁的热闹,看着那些慢下来的日子,在茶香里,慢慢流淌。

    喜欢。

第362集:茶摊里的新炉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