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集:当铺里的新规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锁盒》

    nbsp民国二十二年的秋雨,比往年来得更缠绵些。当铺柜台前的铜铃被风撞得轻响,苏敬之放下手里的算盘,抬头望了眼窗外。青石板路上积着水洼,倒映着“聚珍当”那块黑底金字的招牌,边角被雨水浸得发亮。

    nbsp“师父,这雨再下,怕是要误了西市的药材铺子来赎那批羚羊角。”徒弟阿福用抹布擦着柜台,红木面上的包浆被擦得温润,能照见人影。

    nbsp苏敬之没接话,指尖在柜台边缘摩挲。那里有道半寸长的刻痕,是他十四岁那年,给一位急着当掉传家玉佩的老秀才算账时,被算盘磕出来的。如今那刻痕里积着经年的灰,倒成了柜台的一部分。

    nbsp“把新订的规矩再念一遍。”苏敬之忽然开口。

    nbsp阿福挺直了背,朗声念道:“当物期限三个月,按月计息,过期不赎即行变卖,概不拖欠。”他念得字正腔圆,这是上个月刚贴出去的告示,用的是洋纸,印着宋体字,比从前手写的布告醒目得多。

    nbsp苏敬之点点头,目光落在柜台下那只黄铜锁的抽屉上。锁是老式的,钥匙孔里嵌着颗小玛瑙,是他父亲当年特意请银匠打的。抽屉里垫着块深蓝色的绒布,布上放着个梨木小盒,盒盖边缘已经磨得有些发白。

    nbsp“师父,那盒子……”阿福欲言又止。他来当铺三年,只见过师父开过那抽屉三次,每次都选在月头的夜里,独自在柜台后待上许久。

    nbsp“十年了。”苏敬之轻轻叹口气,从腰间解下那串钥匙。钥匙串上挂着枚小铜鱼,是他的生辰信物,与抽屉锁的钥匙碰撞时,发出细碎的脆响。

    nbsp梨木盒打开时,带着股淡淡的樟木香气。里面静静躺着一支银簪,簪头是朵缠枝莲,花瓣边缘有些磨损,簪尾刻着个极小的“林”字。旁边压着张泛黄的当票,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仍能看清末尾那句:“她儿子说考上秀才就来赎,等着。”

    nbsp这字是苏敬之的父亲写的。十年前的冬天,也是这样一个阴雨天,当铺正要上板打烊,门帘被人掀开,带进一股寒气。来的是个穿青布棉袄的妇人,棉袄袖口磨得发亮,怀里紧紧抱着个蓝布包。

    nbsp“掌柜的,您看看这个。”妇人的声音发颤,把布包放在柜台上。解开三层布,才露出那支银簪。她的手冻得通红,指关节有些变形,却把银簪护得极小心。

    nbsp苏父当时正在核账,抬眼瞧见那妇人鬓角的白发,心里已经有了数。“家里急用?”他拿起银簪,借着油灯的光细看。银质不算上乘,却是手工打造的,缠枝莲的纹路里还留着经年的体温。

    nbsp妇人点点头,眼圈红了:“小儿子要去省城赶考,盘缠还没凑够。这是我当家的留下的,说传女不传男,可眼下……”她没再说下去,只是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nbsp“当多少?”苏父把银簪放回布上。

    nbsp“能当……能当两块银元吗?”妇人的声音更低了,“等我儿子中了秀才,一定来赎,他说的,考上就来。”

    nbsp苏父看了看妇人,又看了看那支银簪,在当票上写下“银簪一支,当价二元,月息一分”。写到期限时,他顿了顿,没按惯例写三个月,反倒在旁边添了那句“等着”。

    nbsp“您放心,这簪子我们替您收着。”苏父把当票和两块银元递过去,“让孩子好好考。”

    nbsp妇人接过钱,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进雨里。苏敬之那时刚学徒,看着父亲把银簪放进梨木盒,锁进抽屉这不合规矩。”他忍不住提醒。

    nbsp父亲敲了敲他的额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那妇人眼里的盼头,比规矩金贵。”

    nbsp这一等,就是十年。

    nbsp第二年开春,妇人没来赎簪子。苏父说:“许是没考上,不好意思来。”

    nbsp第三年夏天,有人来打听有没有林姓妇人当的银簪,说是路过的货郎,听那妇人在邻县说过这事。苏父让伙计回了“还在”。

    nbsp第五年秋天,省城传来消息,说有个姓林的秀才在学堂里教书,苏父托人去问,却说那秀才的母亲前年就过世了,死前还念叨着一支银簪。

    nbsp第七年冬天,当铺翻修,阿福的师父,也就是苏敬之的师兄,提议把过期的当物清点变卖,翻到那支银簪时,苏敬之拦住了。“再等等。”他说。

    nbsp如今,新规矩贴出去已经一个月,来当东西的人少了些,赎当的

第330集:当铺里的新规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