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集:老街上的新招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像这布,不光要好看,还得经穿。34;

    nbsp赵老板显然没听进去,挥挥手转身回了铺子。不一会儿,新铺子里又响起了震耳的音乐,把老街午后的宁静撕了道口子。

    nbsp接下来的几天,新铺子的生意确实红火。年轻人络绎不绝地涌进去,出来时手里都拎着花花绿绿的布料,说说笑笑地从苏文砚的铺子前经过,很少有人再停下来往里看一眼。

    nbsp苏文砚的布庄里显得愈发冷清,只有几个老主顾偶尔来坐坐,买不买布都要喝杯茶,念叨念叨当年的事。

    nbsp34;还记得你父亲在的时候不?34;李大爷坐在柜台前,手指在算盘上拨弄着,34;那年头布票紧,我家小子要娶媳妇,差两尺布票,你父亲二话不说就把布给我了,说39;先让孩子把婚事办了,布票回头再说39;。34;

    nbsp苏文砚点点头,给李大爷续上茶。他记得这事,父亲临终前还念叨过,说李大爷后来把布票送来了,还多给了一尺,说是34;欠着的情分34;。

    nbsp34;现在的年轻人不懂这些了。34;李大爷叹了口气,34;只知道看谁的布花哨,谁的灯亮堂,哪知道这买卖做得久了,靠的不是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34;

    nbsp正说着,外面突然一阵喧哗。苏文砚和李大爷都站起身往外看,只见几个年轻人围着新铺子的门口,像是在吵架。走近了才听见,原来是有人买了新铺子的布料,回去做了件衬衫,第一次下水就缩了半尺,来找赵老板理论。

    nbsp34;我这料子是进口的,就得冷水洗,不能搓!34;赵老板站在门口,脸涨得通红,34;是你自己不会保养,凭什么找我?34;

    nbsp34;你卖的时候也没说啊!34;买布的年轻人急了,手里举着那件皱巴巴的衬衫,34;这料子摸着滑溜,谁知道这么不经洗?34;

    nbsp周围渐渐围了些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说自己买的布也掉颜色,有人说新铺子的尺子不准,看着长,实际短了半寸。赵老板被说得下不来台,干脆把卷闸门拉了一半,只露出个脑袋跟人吵。

    nbsp苏文砚默默地回了铺子,李大爷跟在后面,进门就说:34;你看,我就说吧,那花哨东西不顶用。34;

    nbsp苏文砚没说话,只是从货架上取下一匹蓝布。这布是他前阵子刚染好的,用的是老法子,草木灰和蓝靛泡了七七四十九天,颜色看着不鲜亮,却透着股沉稳的劲儿。他想起小时候看父亲染布,大热天守在染缸旁,汗珠子滴进缸里,说34;染布就像做人,急不得,得慢慢泡,颜色才能进骨子里34;。

    nbsp傍晚的时候,街道办事处的人真的来了,还带着个画图纸的。挨家挨户地说,要统一招牌,换成霓虹灯的,说是34;响应号召,美化市容34;。

    nbsp34;苏大爷,您这招牌也得换。34;穿中山装的男人指着34;苏记34;的木招牌,34;您看对面赵老板家的,多亮堂,晚上整条街都能照亮,多好。34;

    nbsp苏文砚的心揪了一下,手指下意识地摸了摸门框。这门框上还留着他小时候刻的记号,一道一道的,记着自己每年长高的尺寸。34;这招牌是我爷爷传下来的,34;他声音有些发紧,34;挂了快一百年了。34;

    nbsp34;一百年也得换啊。34;男人拿出图纸,34;统一规格,统一颜色,看着多整齐。34;

    nbsp苏文砚没接图纸,只是抬头看着那块黑底金字的招牌。夕阳的光落在上面,给边缘镀了层金边,那些被风雨侵蚀的纹路里,像是藏着无数个日子——爷爷在灯下算账的日子,父亲在染缸旁忙碌的日子,他自己踩着板凳给招牌上油的日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34;我不换。34;他听见自己说,声音不大,却很坚定,34;这招牌是苏家的根,换了,就不是苏记布庄了。34;

    nbsp男人显然没料到他会拒绝,愣了一下才说:34;这是规定,家家户户都得换,您不能搞特殊啊。34;

    nbsp34;我不是搞特殊。34;苏文砚看着他,34;您看这招牌上的包浆,是几十年的手摸出来的,是风吹日晒养出来的。老街的人认这个,就像认我苏文砚这个人一样。34;

    nbsp正说着,几个老主顾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

    nbsp34;小苏说得对!这招牌不能换!34;老张头把担子往地上一放,34;我们来买布,不全是为了做衣裳,是信得过39;苏记39;这两个字!34;

    nbsp34;就是!34;王奶奶拄着拐杖往前挪了两步,34;那霓虹灯是亮,可亮得过人心吗?苏记的布,苏记的人,那才是最亮堂的!34;

    nbsp周围的人越聚越多,都是老街的住户,七嘴八舌地帮着苏文砚说话。穿中山装的男人被说得没了主意,只好说回去请示领导,匆匆走了。

    nbsp赵老板站在自家门口,看着这一幕,脸色不太好看,默默地关了铺子的灯。

    nbsp天黑下来,老街渐渐安静了。苏文砚没关门,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看着头顶的木招牌。没有霓虹灯的光,只有月光落在上面,泛着柔和的光。

    nbsp他想起小时候,爷爷也是这样坐在门口,给他讲苏家布庄的故事。说当年兵荒马乱的,好多铺子都关了门,只有苏家布庄还开着,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街坊们有块布做件像样的衣裳。爷爷说:34;生意做的是买卖,守的是人心。人心这东西,就像这老布,得慢慢养,才能越穿越暖。34;

    nbsp这时,对面的新铺子突然亮了一下,又灭了。大概是赵老板也觉得那霓虹灯太刺眼,关了。

    nbsp苏文砚笑了笑,起身回屋,从柜台上拿起那把老算盘,轻轻拨了一下。珠子相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在寂静的夜里,像一颗石子落进了平静的湖面。

    nbsp他知道,老街总会变的,就像人总会老的。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就像这块黑底金字的招牌,就像苏家布庄的规矩,就像老主顾们心里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nbsp第二天一早,苏文砚照旧打开铺子的门。阳光落在34;苏记34;的招牌上,那层刚刷的桐油泛着温润的光,像是给这块百年老招牌,又添了一层新的包浆。

    nbsp老张头挑着担子从门口经过,笑着打招呼:34;苏老哥,你家这招牌,越看越顺眼了。34;

    nbsp苏文砚笑着应道:34;进来喝杯茶?新炒的。34;

    nbsp铺子里,那把象牙包浆的木尺静静地躺在柜台上,旁边的账本翻开着,上面的字迹一笔一划,像刻在石头上一样,清晰而坚定。窗外,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又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不急不缓,像一首唱了几十年的老歌,还在继续往下唱。

    喜欢。

第320集:老街上的新招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