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5集:当铺柜台的新刻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咱们不跟他们比。”周伯把木尺轻轻放在柜台上,声音里带着笑意,“他们的尺子量的是布,咱们的尺子量的是人心。”

    nbsp话音刚落,布庄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群熟客,都是冲着苏家的布来的。“周伯,给我扯块红布,嫁女儿用的!”“我要上次那种蓝印花布,我家小孙子要做件新棉袄!”

    nbsp周伯笑着应着,拿起木尺在布上比量着,手腕转动间,又是恰到好处的半寸余地。苏明远站在一旁看着,忽然觉得手里的西洋图纸,远不如这根温润的木尺来得有分量。他悄悄把图纸叠好收起来,拿起另一根木尺,学着周伯的样子,给客人量起布来。

    nbsp三、雨夜里的两样心思

    nbsp傍晚时分,天空忽然变了脸,原本细密的雨丝变成了瓢泼大雨。风裹着雨珠打在窗上,噼里啪啦地响,像是有无数只手在拍打着玻璃。

    nbsp当铺里,阿福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个刻了“补”字的柜台角落。经过下午那番事,他手里的布都不敢太用力,生怕碰坏了木头。苏敬之坐在里间的太师椅上,就着油灯核对当票,算盘打得噼啪响,节奏沉稳,像是在给这风雨夜伴奏。

    nbsp忽然,当铺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浑身湿透的男人冲了进来。他怀里紧紧抱着个包裹,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滴,在地上积了一小滩水。

    nbsp“掌柜的,当东西!”男人的声音带着喘息,还有些不易察觉的慌张。他把包裹往柜台上一放,解开外面的油纸,露出里面一件深蓝色的缎面马褂,上面绣着精致的牡丹纹样。

    nbsp阿福刚要伸手去拿,就被苏敬之拦住了。“刘老板,这马褂是您太太的嫁妆吧?”苏敬之放下手里的算盘,声音平静地问。

    nbsp那男人身子一僵,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他是街对面绸缎庄的老板,前几日进了批洋布,本想大赚一笔,却没想到没人买账,还赔了不少钱,连伙计的工钱都发不出来了。

    nbsp“苏掌柜的,您就别问了,先估个价吧。”刘老板的声音低了下去,眼神躲闪着不敢看苏敬之。

    nbsp苏敬之拿起马褂,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绣工。那牡丹绣得栩栩如生,针脚细密,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这马褂是上等的杭绸,绣工也地道,按规矩能当五十两。”他放下马褂,从抽屉里拿出当票,“不过我给您当六十两,月息照旧。”

    nbsp刘老板愣住了:“苏掌柜,这、这不合规矩啊……”

    nbsp“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苏敬之提笔在当票上写着,“您那几个伙计,家里都等着米下锅呢。多这十两,能让他们踏实些。”

    nbsp阿福在一旁看着,忽然明白了苏掌柜下午说的“护着人心”是什么意思。他拿起那六十两银子,用红纸包好递过去,又多拿了块干净的布给刘老板擦脸。

    nbsp刘老板接过银子,手都在抖。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只化作一句:“苏掌柜,这份情,我记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等刘老板冒着雨走了,阿福忍不住问:“掌柜的,您就不怕他赎不回来?”

    nbsp苏敬之笑了笑,指着当票上的日期说:“给他三个月,够他缓过来了。当年他爹在的时候,我家布庄周转不开,还是他爹偷偷塞了匹好布给我,才让我撑过那个冬天。这人情,也该还了。”

    nbsp这时,布庄那边派人来敲门,说是周伯让送些东西过来。阿福去开门,接过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刚出炉的桂花糕,还冒着热气。

    nbsp“周伯说,怕您和阿福小哥饿了,让趁热吃。”送东西的小伙计笑着说,“还说洋布庄那边今晚怕是要关门了,他们的钢尺被雨泡得生了锈,量布都不准了。”

    nbsp苏敬之拿起一块桂花糕,放在嘴里慢慢嚼着。那清甜的味道里,带着老苏州特有的温润。“周伯有心了。”他对阿福说,“你也尝尝,这是周伯的手艺,他做的桂花糕,总比别家的多放半勺糖,说‘日子苦,得加点甜。”

    nbsp阿福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从舌尖漫开来。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油灯的光晕里,红木柜台的那个“补”字,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

    nbsp四、晨光里的传承

    nbsp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苏州城镀上了一层金边。当铺和布庄的门几乎同时打开,像是两颗心,在晨光里苏醒过来。

    nbsp洋布庄的门也开了,只是门口冷冷清清。他们的钢尺确实生了锈,量布时总有些偏差,昨晚来买布的几个客人发现后,吵着要退货,闹到半夜才平息。

    nbsp苏家布庄却依旧热闹。周伯刚把木尺摆好,就有客人上门了。是昨天那个要做寿衣的张裁缝,他特意多带了块布料过来:“周伯,这是我给我娘做寿衣剩下的料子,您看能不能给拼个小荷包?我想留个念想。”

    nbsp周伯接过布料,笑着说:“没问题,我给您绣个‘寿字上去。”他转头对苏明远说:“少爷,您来试试?这拼布的手艺,也是老掌柜教的。”

    nbsp苏明远拿起针线,有些笨拙地缝着。阳光照在他脸上,他忽然觉得,比起西洋的织布机,这手里的针线更让人踏实。

    nbsp当铺里,阿福正在给红木柜台打蜡。他的动作轻柔了许多,像是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苏敬之看着他,眼里带着欣慰的笑意。

    nbsp这时,刘老板的伙计来了,手里捧着个食盒。“苏掌柜,我家老板让送来的,说是刚出锅的蟹黄汤包,给您和阿福小哥尝尝。”伙计笑着说,“我家老板说,过几日就来赎马褂。”

    nbsp阿福接过食盒,打开盖子,一股鲜香的味道飘了出来。苏敬之拿起一个汤包,咬了一小口,汤汁在嘴里化开,鲜得让人眯起眼睛。

    nbsp“阿福,”苏敬之忽然说,“你知道这红木柜台为什么这么耐用吗?”

    nbsp阿福摇摇头。

    nbsp“因为它不光有硬木的骨,还有人心的温。”苏敬之指着那个刻着“补”字的角落,“木头会老,会受伤,但只要心里的那份念想还在,它就能一直立在这儿。”

    nbsp阿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在心里把这句话记了下来。他想,等自己老了,也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新来的伙计听,就像苏掌柜讲给他听一样。

    nbsp阳光越升越高,照在苏家的两个铺面上,温暖而明亮。当铺的红木柜台,布庄的象牙木尺,在晨光里都泛着柔和的光泽。它们见证了苏州城的风雨变迁,也承载着苏家世代相传的道理——做生意,说到底,做的是人心。

    nbsp洋布庄的钢尺依旧亮闪闪的,却像是少了点什么。或许,它缺的正是苏家老铺里那点看不见的温度,那点在分寸之间,留给人心的余地。而这点温度和余地,恰恰是最珍贵的传承,比任何精致的器物都要长久。

    喜欢。

第305集:当铺柜台的新刻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