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6集:官帖上的新印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老板猛地拍了下桌子:34;我就说上个月交税时,账房怎么多算了五十两!原来问题出在这官帖上!34;

    nbsp苏半城没说话,只是把一盏油灯挪到新官帖上方。随着灯光移动,新印章的缺口处渐渐显出一道极细的划痕,像条小蛇藏在朱砂里。34;这不是崩角,34;他指着划痕,34;是刻章时故意留下的记号。34;

    nbsp众人凑近一看,果然见那缺口深处有个极小的34;李34;字,被朱砂盖得若隐若现。34;李?34;王会长眯起眼,34;难道是藩台衙门的李书吏?34;

    nbsp苏半城点头:34;上个月换章,就是这位李书吏经手的。我今早去衙门时,看见他的跟班在墙角埋东西,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怕是在销毁刻假印的工具。34;

    nbsp雨又下了起来,打在议事厅的瓦片上,像是有人在外面敲鼓。张老板急道:34;那咱们现在就去拿人!带着这些官帖去巡抚衙门告他!34;

    nbsp34;不妥。34;王会长摆手,34;巡抚衙门与藩台向来沆瀣一气,咱们没真凭实据,去了也是白搭。34;他看向苏半城,34;半城有什么主意?34;

    nbsp苏半城拿起一张旧官帖,蘸了点茶水在新官帖的印章上一抹,晕开的朱砂里立刻露出几粒黑色的铁屑。34;这假印用的是铁胎,遇水会生锈。34;他把两张官帖并在一起,34;咱们就用这个做文章。34;

    nbsp六

    nbsp谷雨过后的第一个晴天,苏州城的商户们都收到了一张告示。告示是苏半城和王会长联名写的,说藩台衙门新刻的官印遇潮易损,提醒大家收存时要格外小心,最好用防潮的油纸包好,每月还要拿出来晾晒。

    nbsp34;这法子能行吗?34;阿福蹲在裕昌记的门槛上,看着伙计们把新官帖往油纸上裹。苏半城往他手里塞了块桂花糕:34;能不能行,就看李书吏急不急了。34;

    nbsp果然,三日后藩台衙门就派人来查。领头的正是李书吏,他穿着件月白长衫,手指在各家商号的官帖上翻来覆去地摸,见每张都用油纸包着,眉头拧成了疙瘩。34;苏东家倒是细心。34;他皮笑肉不笑地说,34;只是这官帖本是防潮的,哪用得着这么费事?34;

    nbsp苏半城笑着递上杯茶:34;李大人有所不知,前几日下雨,我家有张新官帖不小心沾了水,那印章竟晕开了,还生出些铁锈来。怕误了交税的事,只好小心些。34;

    nbsp李书吏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溅在衣襟上。34;铁锈?34;他声音发紧,34;官印是铜铸的,哪来的铁锈?34;

    nbsp34;谁说不是呢。34;苏半城拿出那张沾了水的官帖,印章处果然有圈暗红的锈迹,34;许是小人眼花了。只是这新印章看着确实不如旧的结实,还请李大人回禀藩台大人,是不是;

    nbsp34;不必了!34;李书吏打断他,转身就往外走,34;官印之事自有衙门做主,苏东家不必多心。34;

    nbsp看着他踉跄的背影,苏半城嘴角的笑意淡了下去。老周凑过来说:34;他这是怕了?34;

    nbsp34;是怕我们把铁锈的事捅出去。34;苏半城把那张带锈的官帖收好,34;铜印生不出铁锈,铁印才会。这就证明新印章根本不是黄铜铸的,是铁胎镀铜,一遇潮就会露馅。34;

    nbsp七

    nbsp五月初一,藩台衙门突然贴出告示,说新刻的官印确实有瑕疵,已重新赶制,让商户们三日内去换新帖。

    nbsp苏半城去领新帖时,见李书吏没在衙门里。门房老李说他前几日突然得了急病,回乡下养病去了。34;听说临走时还拉了两车东西,34;老李压低声音,34;用红布盖着,看着沉甸甸的。34;

    nbsp新官帖上的印章果然换了。这方新印的朱砂鲜红透亮,边框的刀痕利落如削,在阳光下泛着黄铜特有的光泽。苏半城把新帖凑近鼻尖,闻到一股淡淡的松烟香——那是真正的八宝印泥才有的味道。

    nbsp回商号的路上,阿福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34;苏先生,您真厉害!这下不用怕交税了。34;苏半城摸摸他的头,没说话。他知道,李书吏虽然走了,但藩台衙门里的猫腻,怕是还藏着不少。

    nbsp路过刻字巷时,石经堂的吴掌柜正站在门口送客人。看见苏半城,他笑着拱手:34;苏东家好手段。34;苏半城回礼:34;不过是让真相见了光而已。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阳光穿过巷口的石榴树,在新官帖的印章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苏半城忽然想起父亲曾说过,做生意就像刻印章,一刀是一刀的规矩,半点含糊不得。若是心术不正,再好的手艺也刻不出端正的字来。

    nbsp八

    nbsp入夏的第一个集日,苏州城里的商户们都用新换的官帖交了税。裕昌记的张掌柜提着一笼新蒸的馒头来谢苏半城,说这次多亏了他,不然自家的绸缎庄怕是要折进去。

    nbsp苏半城把馒头分给伙计们,自己拿起一个,就着清茶慢慢吃。账房里的算盘声又响了起来,噼啪清脆,像是在数着苏州城里的日子。老周正在核对新到的官帖,每张都仔细看过,确认印章无误才收入樟木箱。

    nbsp34;东家,您说这新印章能管多久?34;老周忽然问。苏半城望着窗外越开越盛的石榴花,轻声道:34;管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心里得有杆秤,知道什么该认,什么不该认。34;

    nbsp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账房,落在那方新官帖上。鲜红的印章在光线下透着温润的光泽,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盯着苏州城里的每一笔生意,每一次往来,盯着那些藏在算盘声里的公道与人心。

    nbsp雨又开始下了,这次却不大,淅淅沥沥的,像是在为那些端正的字迹伴奏。苏半城拿起笔,在今日的账册上写下34;新印无误34;四个字,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的痕迹,如同刻在石头上的誓言

    喜欢。

第276集:官帖上的新印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