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8章 改良结构,增加产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刚爬上棚屋的竹檐,手环的提示音便响了。我盯着那条新弹出的消息:【本地菌群驯化模型v0.3已激活,建议扩大试验范围】。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过去四天的土壤监测曲线——菌丝网络的扩展速度比预估快了近两成,活性点位已从最初的一处蔓延至七处,像暗流在地下悄然铺展。

    nbsp我合上手环,转身走向指挥棚。李木和林婶已经在等我,脚边放着昨夜分装好的改良土样本。

    nbsp“真要铺开?”李木蹲在地上,用木棍拨弄着袋口露出的黑土,“这玩意儿看着是活的,可三十亩地不是小数目,万一中途断了劲,收成全砸里头。”

    nbsp林婶接过话:“我家那点老园土昨儿全倒进去了,还能再凑一簸箕,可撑不起整片田。”她顿了顿,“你要是真有把握,咱们就干。可要是还悬着,不如再试一轮。”

    nbsp我从怀里取出记录本,翻开最新一页,将手环投影接上简易木架。光斑在粗纸上铺开,三组数据并列呈现:纯剂区、纯土区、混合区的根系发育对比图清晰可见。我指着混合区那条持续上扬的曲线:“菌群已经能在改良土里自繁殖。我们不需要一直加黑土,只需要在初期接种,后续靠系统激活剂维持平衡。”

    nbsp李木盯着图看了许久,终于点头:“那就信你一回。”

    nbsp我当即划定东区三十亩高产田为首批改良区,按“核心区先行,辐射带渐进”推进。林婶立刻招呼人手去取储备的基肥,李木带人检查支架承重,确保上层藤蔓区结构稳固。我亲自带队,将调配好的混合土按标准比例翻入耕层,每一步都同步上传手环记录。

    nbsp正午前,第一片改良田完成整备。我蹲在田埂边,抓起一把刚翻过的土搓了搓。它不再板结,指缝间有细微的松动感,像是沉睡的脉搏开始跳动。

    nbsp顾柏舟提着水囊走过来,把湿布递给我擦手。“承安一早就在问,能不能去新田里看看。”他低声说,“你真打算把七成地都种星露瓜和灵泉稻?”

    nbsp我拧紧水囊塞子:“七三法则必须落地。普通稻谷留十亩,绿肥轮作占二十亩,其余全上高价值作物。”

    nbsp他没立刻反驳,只是蹲下来,用手指在泥地上画了个方格:“可口粮呢?村里还有几家靠换米过冬。星露瓜卖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

    nbsp“我知道。”我接过他手里的木棍,在方格旁划出另一块区域,“但我们现在拼的不是温饱,是出路。灵泉稻一石能卖普通稻三倍价,星露瓜更不用说。只要这一季打出名头,就能撬动更大的市面。”

    nbsp他盯着地上的线条,半晌才问:“运输呢?你上回说瓜放不过三日。”

    nbsp“已经解决了。”我调出通讯记录,“李商人接了三成预售单,定金到账。系统兑换了保鲜药剂,能压五日不坏。剩下的走分批采摘,错峰上市。”

    nbsp他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伸手把地上的线条抹平。我知道他在消化这些变化。从前我们只想着吃饱穿暖,如今每一步都牵着几十口人的生计。

    nbsp下午,我召集所有管护组成员在新田前集合。手环投影再次展开,这次是完整的种植方案:灵泉稻与星露瓜间作,行距零点四米,菌剂配比一比一点五,灌溉周期按三层结构分段执行。

    nbsp“从明天起,A组负责东区日常巡护,B组跟进施肥节奏,C组监控病虫害。”我逐一点名,“积分照旧记账,每完成一轮周期,可兑换优先选地权或系统种子。”

    nbsp林婶站在前头,突然举手:“那……系统认这法子了吗?能存进手环里,以后直接调用?”

    nbsp我正要回答,手环突然震动。屏幕自动亮起,一行新提示浮现在中央:【推荐方案:东区30亩田,灵泉稻+星露瓜间作,行距菌剂配比1:1.5】。

  

第378章 改良结构,增加产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